微言网

标题: 学习差就不让继续上学 流毒为何阴魂不散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情    时间: 2016-9-4 14:09
标题: 学习差就不让继续上学 流毒为何阴魂不散
 “说是娃学习差得很,再没有必要上!一共6个娃,全是男孩。我想着让老师给个机会,但人家就是没给报名!”9月2日,永登连城镇牛站村刘师傅无奈地对记者说,8月23日小学升初中的孩子准备去学区内的初中报名,谁知学校初一的老师就是不给他的孩子报名,原因就是孩子刘河(化名)学习太差。据他了解,报名第一天与刘河一起被拒之门外的还有5个孩子。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因为学习成绩太差,不给入学报名,看似荒唐,其实是校园“差生”观念流行的一种表现。以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野蛮区分孩子的优劣。而“差生”往往会受到不公平待遇。过去媒体不时爆出的事件,就窥见一斑:陕西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戴绿领巾;江苏省无锡市一些学校的老师让“差生”测智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4中让学习成绩好的优生穿红色校服;山东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南昌市进贤县第二中学,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外面的走道上参加期中考试……更是有个别老师因为担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拉低班级的平均分,以他们不适合在该所学校学习为由,暗示、甚至明确要求家长给孩子转学。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是教育部和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于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明文规定,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为什么在现实中会出现这么多歧视“差生”的事件呢?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宣称取消对中小学的升学率考核,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依据。但说归说,做归做,在很多地方,考核老师业绩的硬指标还是升学率和成绩。在“差生”困境的背后,则是学校之间的竞争,班级间的竞争。如果哪一个班级成绩差,这个班级的老师非但不可能评优,连绩效工资恐怕也受影响,有的学校甚至还采用末位淘汰制。于是,分数竞争越是白热化,学生就越异化为考试机器。显然,是功利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剧了学校、教师对“差生”的歧视。

  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反映出的是教师自身德育素养的缺失,以及教师德育专业化培养的缺失。教育的本质就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公平的机会。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是有差别的,老师有责任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学习太差就别上了”为由,简单粗暴地把学生挡在校园之外,不仅仅是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更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伤害。如何避免更多类似的事件发生?如何从功利化的教育评价系统中走出来?需要教育工作者作出反思,也需要全社会的反思。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