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期各地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人们照旧吐槽自己“拖后腿”,多地统计局释疑称“平均工资是应发工资,非实发工资”,“少数人工资高,多数人工资低,所以多数人工资低于平均”。
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部门除了划出最低工资标准的底线,没法“指导”单位给劳动者具体多少报酬。在此情况下,统计的意义更多是宏观性的,有助于管理者了解社会生活实际,为决策部署提供参考。既然“平均工资不平均”是个尽人皆知的老问题,可能令一些现实情况表现得“失真”,统计部门难道不应做出一些改变?比如,根据不同的行业统计行业性的薪酬水平,或按照年龄、学历、职称分别列出劳动者的收入状况。若此,会不会更贴近人们的实际感知,让统计数据更有公信力?当然,无论如何计算都难说百分之百准确,但细化分析显然好过大而化之。一些问题就摆在那里,解决的方式或许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某些部门愿不愿意做出改变,而不是光摆出“权威”架势。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