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接房不到一个星期,刘城(化名)已接到不下20家装修公司打来的促销电话,以及近百条家具家电促销短信,“他们似乎很清楚我的购房情况,甚至接房时间都能精准地说出来。”被装修公司、家居公司骚扰还算幸运,要是被诈骗团伙盯上,情况可能会更糟糕。去年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被骗1760万元,就正是因为卖房后,信息被泄露,诈骗分子打来电话,称他漏缴各种税款,在各种恐吓和威逼之下,一步步中招,才掉入陷阱之中。
业内人士表示,户主信息遭泄露已经是行业“明规则”,通常户主接房后,其购房信息会在短短数小时内,以5毛到8元钱不等的价格“流向”装修公司、家具经销商等手中,这些人再致电户主,寻求合作。而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俨然形成了一条从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手中流出,由装修公司、家居卖场接收,最后流到房产中介或抵押贷款公司的房地产信息灰色产业链。
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在加大,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中有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了修改完善,降低了犯罪门槛,加大了刑罚力度。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都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更全面、严格的规定。即将从10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总则也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律层面提出个人信息权,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
但购房、装修领域的信息泄露仍然如此猖獗,仍然以如此明目张胆的形式进行着。利益驱使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单条信息才几毛钱,但是成千上万条个人信息打包出售就是大生意了,而且信息贩卖没有额外的成本、损耗,可以层层转卖,而对于购买信息的家居、装修企业来说,有百分之一乃至于千分之一的推销成功率,也许就可以回本,这笔交易也就划算了。而且,这些购买者还可以将这些信息继续转卖,摇身一变从信息购买者变成销售者。更不用说,这些个人信息落到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手中,与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绑架等犯罪合流。
另外的原因则在于,虽然目前法律法规渐趋完善,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打击个人信息犯罪的力度,但是监管力量有限、执法难以到位。虽然目前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都构成犯罪;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还将从重处罚。但是现实中,信息泄露的来源不容易确认,给消费者维权和打击信息犯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事实上使得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的风险仍很小。
在房地产行业,信息泄露的主要来源是内幕人员泄露信息,包括房地产行业销售人员、物业人员等“内部人员”。但虽然房地产行业信息泄露如此严重,却鲜见哪个房地产公司因为泄露客户信息而被追究责任,或者主动采取措施主动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
所以,要改变房产销售、中介领域成为房地产信息泄露的重灾区的状况,不仅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有效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使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实到位。考虑到监管的现实难度,还要加强事前防范力度,规范个人信息的使用,落实信息收集方的信息保护责任,防患于未然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