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一览表》,并曝光带“广东/广州”字样的12所假冒大学。但与此同时,与“虚假大学”“野鸡大学”联系密切的考生个人信息买卖现象依然猖獗。在以“高考名单”“招生资源”等为名的QQ群中,有群主称千元就可买到汕尾3万多名考生的信息,其所发截图的13则信息中,有10则能联系到相关考生。(6月17日《羊城晚报》)
教育部近日发布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914所。与之相对应,全国共有381所“虚假大学”。凑成一个骗局,当然有家长和考生“分不够,钱来凑”的心理在作祟,但是,考生信息被泄露的“帮凶效应”却不容小觑。
信息来源丰富的考生家庭,在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高校名单之外,很难相信“虚假大学”的口吐莲花。而信息相对闭塞的考生家庭,虽然手里也有一套报考指南,却未必视为唯一准则,如果再加之“虚假大学”的“私人定制”骗局,就不免上当受骗。
既然很多高招骗局是“私人定制”或者指名道姓点对点行骗,那么考生信息泄露就成了关键帮凶。这也是高考刚刚结束,一些以“高考名单”“招生资源”等为名的QQ群,火热兜售考生信息的主要原因。某种程度上,“虚假大学”的招生电话,还不敢像房地产推销电话一样漫天撒网,掌握不了考生的个人信息,就很难给本已逐渐提高防骗意识的考生家庭设下连环套骗局。所以,“虚假大学”“野鸡大学”打而不僵的背后,是考生个人信息买卖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015年11月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入刑。今年两高共同出台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了定量。此举大大提高了个人信息买卖的犯罪成本。然而,考生个人信息买卖现象依然没有得到遏制,这提醒我们需要在考生信息容易泄露的多个关键节点,设置严密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有效的倒查机制,从而避免徐玉玉式的悲剧重演,同时给层出不穷的“野鸡大学”釜底抽薪。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