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父母是双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的老师……”这两天一所“双鸭山大学”成功地吸引了网友注意。地理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难道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双鸭山市的大学?中山大学官微则转发了这则“双鸭山大学”微博,并称“可能读了个假大学”。(昨日中国青年网)
稍有了解的人大约都知道,Sun Yat-sen U niversity是中山大学的英译名,而SunYat-sen正是孙逸仙,也就是孙中山的外国名字。按照粤语的发音,中山大学可不就是双鸭山大学吗?这么来看,中山大学官微的转发可谓意味深长。我的理解,一方面是纠正,没有双鸭山大学,只有中山大学,这是以正视听。另一方面则是傲娇,“可能读了个假大学”,掩面而泣的表情背后实则有着满满的小兴奋。
由于这两天高考放榜,双鸭山大学突然红了,有人猜测可能这是中大官方在借势营销,图的是招生大计。不过,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偶发事件。第一,双鸭山大学虽然是中大的粤语发音,众人心领神会,但将其用普通话正儿八经地翻译出来,无疑是一种打趣和戏谑。第二,双鸭山大学的正式出处源自一本五年前的游记。如果说这是一盘大棋的话,谁可以睿智到筹划这么一个“五年计划”?
当然,也没有必要去否认双鸭山大学满屏的招生属性,但从林林总总的细节来看,这只是一种非官方行为,是发生在中大校友中的自发行动。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网上确实存在一个双鸭山大学的微博账号,资料显示博主毕业于中山大学。以学校别称而不是其他作为微博名称,本身就说明了博主对母校的热爱。另外,博主发了3000多条微博,这似乎也足以说明:微博的存在不是三五个月,而是可能已经存在了三五年。
从近段时期发布的微博来看,博主也确实是在为中山大学招生鼓与呼,在一条关于报考经验的微博中,博主就“丧心病狂”地对母校作了推荐,比如“三短一长选最长”,4个选项分别是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复旦大学;D双鸭山大学。又如“三长一短选最短”,四个选项依次为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双鸭山大学;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虽然走的是逗逼路线,但确实走了心啊!
虽然不是应届的高考考生,但我认为有了这样另类的招生推荐,中大在高考成绩优秀者中肯定是加分的。无他,一个学校的好坏,可以从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中来观察。毕竟,学生作为亲历者,无疑最有发言权。至少我以为,学生可以拿校名说事,并穷尽插科打诨之能事,至少可以说明学校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比一本正经的官方宣传,这种间接的现身说法要接地气得多,也更有效得多。
有人这么分析,别名“双鸭山大学”除了亲切可爱,更给中大学子带来一份身份认同感。通过解构校名、再创作校徽等审美形式呈现出来的中大形象,更容易被理解。再创的校名在承担起中大与其意义之间的联系时,便具备了广阔的伸展空间。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一个学校的形象要生动具体,最好有一个共同的符号和载体,这样才更容易被理解、接纳和认同。放低一点身段,多一点烟火气息,这样学校才更有魅力。在招生问题上,亦如是。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