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能把人挤成相片的广州地铁三号线,日前又有新动作。据悉,其29列车的行李架及短座椅,已全部被拆除。由此,每列列车的额定载荷可增加46人,超员载荷可增加78人。采取这一举措的背景是,据地铁公司统计,今年8月三号线日均客流量为162万人次,占地铁线网日均总客流的24%,其高峰满载率达130%,全线共15个站点高峰期需要实施常态化客流控制措施。
地铁三号线常年人山人海,无论早晚,都一副刚刚举行过盛大集会后散场的样子,已是羊城一景。我以为,这比珠江夜韵、天河飘绢之类的景观,更能够代表广州人生活的日常,尤其是一直缺乏归属感的番禺老乡。犹记得前两年,那块起义路上突然被发现的“番禺驻广州办事处”标牌,曾经引起一阵热议———这都啥年代了,大家怎么还没有完全融为一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号线这条往返于市区和番禺的线路,以其异常的拥挤,可能同样在反复提醒着大家,说“进”广州、“回”番禺还是相当精准的,因为你要么挤不上地铁,要么挤上去也要耗掉半条命,而一段艰难的旅程,也就意味着距离感。
此前,地铁公司对三号线已屡有改进,包括缩短发车间隔、增加发车密度以及开行高峰短线等,只是较之于巨大的客流,成效始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拆短座椅、行李架,显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这么做同样未必有效,尽管一定有大把人支持,管他有没有座位,挤得上去就行。以行李架为例,拆掉后虽然车厢会显宽敞,但失去空间上的层级,平放的行李在车厢中占用的面积实际上会更大。至于短座椅,它在封闭空间当中不仅是歇脚处,也是一个缓冲带,可适当让乘客之间保持距离。没了这个,男女进一步前胸贴后背,那画面简直不要太酸爽。更要命的是,距离如此近,一旦有人出现不适,也更易引发恐慌。
退一步讲,即便这些措施都行之有效,乘客第一时间挤上车的概率大幅攀升,随着华南板块持续升温,市民对三号线的运力要求势必进一步增加,那时又怎么办?换言之,若不为往返番禺与市中心的市民提供更多出行方式的选择,一味在三号线这颗螺狮壳里做道场,让它能者多劳,最终恐怕也是做无可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毕竟地铁不同于其他列车,咱这里也不是印度,乘客没法也跑到车顶开个挂,可以想象的空间注定是有限的。当然,我在这里也要替广大单身男女说一句,更为拥挤的乘车环境,还有可能把有关地铁的为数不多的想象空间都挤没了———帅哥从此没法再给靓女让座,难道以后改问:“需要我抱着你吗……”
唯独令人欣慰的是,少了座椅,因为抢座位引发的矛盾会大幅降低,从此老少和谐,社会安定。即使有人被粗心人踩了脚,有意动粗,也怕是人潮人海中,想动不能动。文/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