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春晚反腐作品生搬硬套隔靴搔痒令人失望 [打印本页]

作者: 帝国良民    时间: 2015-2-19 16:15
标题: 春晚反腐作品生搬硬套隔靴搔痒令人失望
刚刚过去的央视羊年春晚落下了帷幕,作为历年来准备时间最短的春晚,36年节目仍然在亿万观众“众口难调”的审视下,再次成为被网民吐槽的对象,所谓“文化年夜饭”普遍被观众形容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被节目方一向斥之“众口难调”的背后,事实上缺乏的是足够吸引眼球的节目看点,反“三俗”有进步,但高大上的节目里诸如《小棉袄》中台词“这不是新的,是二手货”等仍然靠民间黄段子取乐,而原本作为最大看点的反腐败题材节目,则并没有获得观众更多掌声。

  众所周知春晚前被热炒追捧、万众期待的反腐败题材作品,结果并没有成为反腐大形势下应景的亮点,与中央大刀阔斧的打虎拍蝇反腐败力度相比,央视春晚的反腐作品有如隔靴搔痒,不但选材内容立意和表现力度不够,而且艺术表现力也乏善可陈,相声小品平铺直述,生搬硬套。之前宣传中反复告诉公众,春晚反腐题材作品将有大尺度表现,而且声称为了体现反腐节目效果还专门到中纪委取得线索支持-----,一度令观众期待甚至是翘首期盼。

  然而直至零点过后的小品相声都没有等来“大尺度”的反腐作品登场,望眼欲穿的观众也几乎没有多少掌声,这与年前国家反腐败强势推进、腐败分子纷纷落马的大形势、大力度似乎并不相称,大家都在嘀咕,打虎拍蝇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可以拿来形成小品相声作品题材的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不至于如此生硬和苍白,表现形式更不至于如此疲软,或者说内容太过严肃,作为相声和小品的本意来讲,显然缺乏“笑”果,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并没有成为转化为春晚娱乐节目中公众嘲笑的笑柄,显然随着春晚节目的结束,观众的吐槽重点之一就对准了之前期待过高的反腐作品。

  不可否认,春晚节目在抛弃靠“三俗”渲染“笑果”的基础上,增加反腐、反社会不良风气,立意很好也很受群众欢迎,也让本次春晚成为观众期盼的重要理由,毕竟反腐败既符合当前形势、也符合公众期待,同时更应该有着广泛的艺术题材和表现形式。但事实却让人相当失望,在哈文导演的手中,显然讽刺手法肤浅,讽刺内容单调,多数此类节目都以正面批判一通告终,甚至以局长批判科长收尾,平铺直述以显示所谓的教育意义,相当笨拙,呆板,毫无幽默感。也凸显出不善以深度、不露声色的讽刺鞭打丑恶,这本身也成了当前相声小品之一大软肋。要知道过去相声小品最大的亮点就是让观众会心的“笑”起来的讽刺幽默内容,行业称之“包袱”的东西,但这次春晚有这么好的反腐败题材和表现形式之机会,却“笑果”平平,掌声了了。

  形势比人强,在中央反腐大势下,春晚节目中增加反腐败题材无疑可以相得益彰。其实央视自从有春晚以来,讽刺腐败的小品相声并非没有出现过,比如1988年牛群、李立山的《巧立名目》,说的是一个科长靠巧立名目来公款消费的事,尤其牛群那句“领导,冒号”深入人心,成为群众口头禅;但据说当年恰恰是因为节目内容 “讽”多而 “刺”少,才得以成功登上春晚。再比如1999年奇志、大兵的《白吃》也讽刺的是腐败现象——“捡了一个代表证,足足让我吃了三个月!”混吃混喝,高唱着“我们是害虫”,从城里吃到乡下。这样的一个段子显然不仅仅是讽刺混吃混喝,揭露的还有“代表证”背后的腐败。但事实是当年大兵这相声在央视演出被修剪得面目全非,远没有在湖南本土演出时搞笑,结果大兵奇志所代表的南方相声被央视搞得洋相百出,几乎一蹶不振,反倒是以那些堂而皇之讽刺农民和残疾人的“三俗”作品一直成为文化的主流。

  期望变成失望,关键是公众对春晚彰显反腐力度与现实的落差,即使是寓教于乐的目的也没有完全达到,动辄归咎于“众口难调”的理由,春晚还将成为年复一年被观众吐槽的鸡肋。
作者: 帝国良民    时间: 2015-2-19 19:46
呵呵,有些东西还的来实际的,表演的知识表演
作者: 星星之火    时间: 2015-2-19 19:49
反正我看着实在是没意思,虽然意思表达到了,但是却没那种感觉!
作者: 无乐不作    时间: 2015-2-19 19:51
春晚也就杂技有点看头啊今年
作者: 小小的人儿    时间: 2015-2-19 21:20
赞成大师观点!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