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周建达先生诗碑小令巜鹧鸪天.徐霞客过渌埠头》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浩然
时间:
2019-2-18 12:21
标题:
周建达先生诗碑小令巜鹧鸪天.徐霞客过渌埠头》欣赏
本帖最后由 李浩然 于 2019-2-18 22:16 编辑
推荐者言 :
郑海泉先生系东安县首届作协副主席,东安诗词协会会长,爱好广泛,作品多多。此篇欣赏托我发出,稍作排列更动,希望方家都来拜读,欣赏之余,多发高见。——
李浩然
周建达先生诗碑小令巜鹧鸪天.徐霞客过渌埠头》欣赏
郑海泉
犁浪催舟上白滩,兵书峡口扯风帆。 寻幽果石沙洲泊,探秘沉香险道攀。
蹬草履,着青衫。前朝驴友过湘湾。书斋似见先生影,盐埠阶前正整冠。
这是周建达先生“船古佬书斋”新增添的一块诗碑词作,是他于戊戌春末创作并亲自用草书体书写的一阙新词——《鹧鸪天.徐霞客过渌埠头》。
驻足在用手工雕刻制作完成的黑金砂诗碑前凝眸欣赏,但见整幅作品布局合理,章法得当,笔走龙蛇,纵横捭阖,观之让人荡气回肠,赏心悦目,不禁拍案叫绝,除赞是一幅难得的书法佳作,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阙小令意境幽远,炼字优美,起承转合,气脉畅通,形象地展示了徐霞客当年过渌埠头时的生动场景,且词作能够大胆使用新韵,严守格律的规矩但又不受格律的束缚和羁绊,真正做到了“词不害意”,虽然尚存在有新旧韵混用的细微瑕疵,但仍瑕不掩瑜。作为一位业余诗词爱好者,能达此水平,实属不易!
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四日始,乘船自湘江溯流而上,由零陵至石期驿,初五日经白沙洲、大江口、兵书峡、沉香庵、渌埠头、石冲湾等地,初七日越湘桂边界斗牛岭后,至广西庙头泊船登岸。他在东安境内游历四天三夜,沿江两岸奇妙美景祥记于《游记》之卷二巜西南游日记二》(湖广)中,用“神飞”、“真异境也”、“像似有游西湖南浦之思”等溢美之词盛赞东安的山川之奇异,江河之秀美。
周 建达先生根据《徐霞客游记》的这一历史记载,截取徐霞客过渌埠头这一历史片段,神思飞扬,诗如泉涌,创作出了这一阙《鹧鸪天.徐霞客过渌埠头》的小令佳作。
犂浪催舟上白滩, 兵书峡口扯风帆。
诗人在小令上片的起句上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任何景物的宣染和铺垫。农历闰四月正值春末夏初之季,雨骤风狂,江河满溢,徐霞客正是在这样一个春雨潇潇之日,由零陵经石期驿(今石期市),一路上沐雨栉风,驭浪催舟,驶经白滩河,向着渌埠头地界溯江而上。
“犁浪催舟上白滩,”全局虽然没有着一个“雨”字,但人们不难看出,帆船在雨中犁开波涛,破浪前行的生动画面。“兵书峡口扯风帆”,一个“扯”字极写了帆船的船夫,在途经兵书峡下陡峭险滩的风口浪尖上,扯起风帆,搏击激流,溯江前行的生动场景。同时,也是诗人检察官生涯中,秉公执法,反腐惩贪,不畏邪恶,宦海搏击的真情流露和心理写照。难道不是吗?他多少次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勇敢地扯起过正义的风帆,拨正过法律的航船,令罪犯低头,让邪恶丧胆。没有深切的真情实感,焉能有如此大笔触?
寻幽果石沙洲泊, 探秘沉香险道攀。
上片的三、四句对仗工整,意境传神。“果石”乃果盒石的缩写,(亦称果盒山),虽然有点牵强,但它却是诗词创作时为了平仄要求的需要,应属无伤大雅。你看它圆石如盒,静卧在湘江右岸,与雄踞在左岸“形方而色白”的兵书石,(亦称“兵书峡”或“兵书岭”)隔江相望,果盒兵书,一方一圆,一上一下,遥相呼应,相映成趣,形成了湘江流经东安境内的一道奇特景观。古有“夺得兵书开果盒”之传说,意蕴果盒石下藏着的可不是什么糖果,而是一个军火库,而是千军万马。谁若能在兵书峡上夺得兵书宝剑,即可劈开果盒石,取出军火库内的兵器,率领千军万马,从而纵横天下,扫除强敌,一统乾坤。奇妙景吸引着徐霞客,好奇心驱使着徐霞客,于是,他命人在沙洲抛锚泊船,拄仗踏青,向着状如果盒的山石寻觅而来。这大概就是诗人“寻幽果石沙洲泊”锦句的由来和成字的心境吧。
逆水行舟五里,船至沉香庵,徐霞客鹤立船头,但见层岚耸翠,庵嵌其间,不禁感叹:“真异境也”。同时,更有“水底莲花”、“观音圣水”、“我心非石”等等的美丽传说让徐霞客心旂摇动,欲罢不能。于是,他不顾船夫的劝说,执意要弃船上岸,攀爬险道,叩庵拜佛,一探究竟。于是,诗人便有了“探秘沉香险道攀”的对偶佳句。
此小令的下片起首两句三言是要求对仗的,诗人深谙此理。“蹬草履,着青衫。”短短六个字的对仗,不仅工整凝练,而且写出了徐霞客为了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足蹬草鞋,身着青衫,手拄竹杖,背负行囊,一路上饥食窝头,渴掬清泉,风餐露宿,顽强跋涉的精神风貌和动人形象,不禁让人肃然而生敬意。
“前朝驴友过湘湾。”诗人紧扣“徐霞客过渌埠头”这个主题,用现代“驴友”这个新词,安放在明代旅人徐霞客的头上,虽然有点滑稽,但也可谓是恰如其分,妙趣横生,充分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把徐霞客当年驭浪行舟,途经湘江第一湾,向着广西庙头方向扬帆远去的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应算得上是整个小令中难得的锦句佳构。
书斋似见先生影, 盐埠阶前正整冠。
最后两句可算得上是词作之中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渌埠头是诗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船古佬书斋”是诗人退休赋闲后的得意之作,书斋临水而踞,门前正是过去湘江边“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的盐埠码头,诗人站在自己翰墨飘香的书斋前,超乎常人的想象,穿越时空的隧道,仿佛回到了大明时代,似乎看见了旅行家徐霞客的身影,从盐埠码头上担着盐巴的挑夫旁经过,从泛着青光的石级上风尘仆仆地走来,他正足蹬草履,抖落身上的尘埃,整理青衫的皱褶,扶正歪斜的草帽,以一个潇洒旅人的身姿和风彩来寻觅湘桂边陲——渌埠头古村的风土人情和绚丽美景,来丰富他《徐霞客游记》中不可或缺的“渌埠头游记”的内容,一位生动游行家徐霞客的形象跃然纸上,映入眼帘。诗人在结句中把今朝与古代,把现实与虚幻有机地揉和在一起,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的山水人物画,完成了诗人语言诗化的构想与目的,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诗人用短短五十五个字的小令,描绘了“徐霞客过渌埠头”这样一个久远的历史题材,精雕细琢地刻画了徐霞客游历渌埠头的足迹身影,浓墨重彩地涂抹了一幅旅人探秘的史诗画卷,实属不易。没有一种对历史的深刻认识,没有一种对人生的透彻领悟,没有一定的诗词文字功底以及一种对家乡的的挚爱情怀,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相信建达先生的这阙词作美文和书法碑刻,会为宣传推介东安家乡的旅游事业作贡献,为渌埠头美丽乡村的建设添彩,为湘江第一湾的碧水蓝天增色,相信徐霞客如果在天有灵,也会因此而感到惬意和欣慰。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