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丁(财经评论人)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提出,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健全城市投融资机制、引导中小城市夯实制造业基础等要求。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绝大部分年份能够实现9.5%以上的增速,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城镇化。城镇化的提高,伴随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通过改革开放,逐步破除了限制人力资源和资本以及自然资源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促进人力资源和资本、自然资源从效率较低部门向效率较高部门流动,比如将农民从附加值低的农业部门流动到效率更高的工业和第三产业部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了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蔡昉的研究,从1978年至2018年,中国总体劳动生产率提高17倍,其中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以及对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贡献44%。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重要共识,也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让市场对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形象说法。目前我国在推动“物尽其用”方面,已基本实现市场的最优化配置,比如西部的资源能源可以自由流动到东部生产,中东部生产的物品可以毫无阻隔地流动到全国各地消费。但在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滞后和短板,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大城市对流入人口的限制政策。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大城市对流入人口限制政策虽然在特定时期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在政府治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通过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有利于社会稳定,可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高城市发展效率。但是,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城市运行能够承载相应流入人口的时候,必须解决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政策和壁垒,通过促进人口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让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实现生产要素效率的最大化。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水平、治理能力、财力水平都能适用人口无限制流动的需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两者之间差距为16.21个百分点,这个人口数据差就是经常生活在城市、但没有城市户籍的流动人口形成的。这说明,在社会实际运行中,一些大城市已经吸纳了更多外来流入人口。但对这些常住人口来说,大城市没有提供相应的户籍证明及其背后承载的教育、就业、社保等相应待遇和福利,限制了这部分人群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是个巨大损失。
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下更大功夫。因此,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让劳动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取消大城市限制人口流入的各种障碍,让更优秀的人才在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推动人力资源从效率相对较低的部门和地区向效率更高的部门和地区流动,实现全社会总体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以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例,按照蔡昉团队的分析研究,农民工在不改变就业、不增加收入、不改变其他人口户籍特征的情况下,只要获得城市户口,他们的消费就能提高27%。从这个角度来看,户籍制度改革有望更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