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伤疤,每当提及,就仿佛是撕去伤口上的痂,总是会有一丝疼痛。是的,1931年9月8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伤心日子。今天,每当9月18日这天,各个城市都要拉响防空警报,提醒我们,曾经的屈辱与苦难。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其实并不复杂。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然后栽赃嫁祸给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沈阳的中国驻军发起猛烈攻击,炮轰了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便是九一八事变的开端。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东北军一枪不放,把整个东北拱手相让于日军。
但是,九一八事变当天晚上,最关键的人张学良却不在沈阳。那他到底是在哪里呢?
先从报纸上的消息说起。
“九一八”一个多月后,天津《庸报》刊发一篇题为《张学良的“九一八”之夜》的文章,文章中的一段这样写道:
“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关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北三省之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东北军之最高统帅张学良将军彼时却正与红粉佳人胡蝶共舞于北平六国饭店……”
著名教育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看了这篇报道后,非常气愤,赋诗首,发表在于1931年11月20日的上海《时事新报》上,两首诗如下:
哀沈阳·其一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人沈阳。
哀沈阳·其二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这两首诗流传很广,特别是“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两句,更是生动地描写了张学良只顾风流、不管东北人民死活的公子哥形象。得知消息的民众纷纷谴责张学良,舆论一片哗然。张学良看了诗后,非常气愤。因为当天晚上他根本就没有和胡蝶见过面。甚至两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交往过。
这首诗发表后,鉴于舆论影响较大,胡蝶很快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胡蝶辟谣》的文章,说九一八事变当天晚上她根本就不在北京,怎么能和少帅跳舞呢?
胡蝶说的应该是实情。据张学良的副官何世礼的回忆录《为历史作见证:“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何处?》一文中披露,“九一八”事变之夜,东北军政要举行义演为水灾筹募,张学良也出席,中途突然接到电报,张学良阅后,匆匆而去,未再露面。那封电报就是报告事变内容的。
时间来到1990年。这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接受日本NHK采访时曾说:“我那时(九一八事变当晚)在北京,在医院养病。当时病刚好。那天我请英国大使去看梅兰芳唱戏。我听到这个报告。立刻回到家里下命令……”
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确实没有和胡蝶在一起。“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应该是误传。但是,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他可是背下了。
那么,“九一八”事变当天晚上,位于沈阳的少帅府,又经历了什么呢?
“九一八”当晚,在日军隆隆的炮声中,守卫少帅府的侍卫副官长谭海唤醒所有卫兵,他嘱咐:“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听我指挥,你们上岗待命,等我请示副司令再做决定。”焦虑的谭海整晚守在电话前,一次次向正在北平的张学良处报告情况,并请求指示。电话接通后,张学良未给出明确命令,只是命令他们保护好府内的武器和贵重物品。于是,众人商议之下,将武器埋在少帅府东南角的地下,并将各机要室的门锁上,集中所有钥匙。第二天上午10点,日军占领了少帅府,谭海通知卫兵交岗,并告诉大家:“现在分散以后尽快到北平顺承王府(张学良在北京的住地)集合。”
谭海离开沈阳后,即可赶往北京。抵达张学良在北京的官邸后,谭海向张学良汇报说:“我将公馆贵重物品及武器安排好了。武器全埋在院里,各屋的东西,我将门都锁好,将各门的钥匙带来了。”张学良顿时怒骂:“不是人,什么东西。”卫队成员们第一次见张学良发这么大的火,此前张学良一直尊称谭海为叔叔。见张学良怒气冲冲,一个个都低着头,悄悄退了出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而张学良,再也没能回到他的故土家园。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