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五千年中国历史中,中国国土的盈亏伸缩总是让无数人乐此不疲的谈资。然而,相较于我们祖先在北方寒冷高原与西方漫长丝路的传奇故事,我们对于南方的国土的变化总是关注度颇低。在有些人的固有印象中,南方似乎只是宽阔的苍茫大海,实际上,这里也有很多我们祖辈开疆拓土的壮举。
汉月照日南
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 ,汉伏波将军路博德攻克番禺,从秦末传承百年的南越国遂亡。汉朝廷在古南越国的领土上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9个郡,隶属交趾刺史部。在这所谓的“岭南九郡”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并不在我们今天的国土之上,而深入了今天的 越南境内 。
这次中华帝国领土的向南扩张来自于汉朝对南越国 领土的继承 ,曾经主张“和辑百越”的南越国王赵佗利用自身的力量征服了属于百越的骆越人 (越南京族的祖先) ,汉武帝征服百越之后自然也在法理上继承了这里的统治权。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路博德雕像,但事实上远不止到海南
﹀
图源.pexels
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中,交趾与九真位于今天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之上,属于这一地区相对富庶且人口密集的核心所在,而日南郡则处在越南中部的横山以南 (横山为越南中南部与北部的分界线,位于越南河静省和广平省的交界处) ,是汉朝中央政府向中南半岛进行政治 权力渗透辐射的一条延长线 。
日南郡东临大海,西界长山,南北狭长,与今天越南中部的领土如出一辙,其名便来源于“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 ”即当地处在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部分时间可以出现阳光自北进入窗户的神奇景象。
日南郡治所在西卷县 (今越南广治省东河,北纬17°) ,而其下辖五县中最南端一县象林县县城则处在今天越南著名港口岘港西南的广南省会安市附近 (北纬16°) ,象林县的统治南端据估算则应当位于今天越南的平定省 (北纬14°) 。由此可见,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南方的统治一度越过北回归线,深入到 越南中南部区域 ,超越了今天祖国南疆的规模。然而,日南郡的领土因 过于狭长 ,且当地的民众为信仰印度湿婆教的占婆人居多,因而中央政府无论从治理成本还是管理难度而言都 难以久持 。
美山圣地,古占婆国宗教遗址,如今,仅存废墟,隐没在荒僻密林中
﹀
图源.pexels
今天看来风色宜人,但在那时却是瘴气之地
﹀
图源.pexels
东汉末年,象林县占族区连反叛,以象林县周边地带建立了占城国 (林邑) ,而当时汉末群雄割据无力平复,于是日南郡大部分区域皆丧,中国在越南中南部的统治区域至此 宣告结束 。
尽管隋朝年间炀帝曾派遣海军,自两广一带渡海袭破林邑国都城,并在林邑故地置比景、海阴、林邑三郡,但是隋军攻破林邑数月后即班师回国,林邑王便复其故地,中央政府收复越南中南部的努力 宣告失败 。 唐朝灭亡之后,越南北部土豪反叛自立,建立所谓的大越国,越南全境自此彻底独立于华夏,成为了后世的“南天小中 华” 。
各朝代最南边界
﹀
越南版紫禁城“顺化皇城”,紫禁城的霸气仿照的十不存一
﹀
图源.pexels
越南阮朝龙袍凤袍复原的十分华丽,遗传下很多明朝痕迹
﹀
元朝的缅甸故事
汉唐盛世之后,中央王朝的辉煌 趋于暗淡 ,而处在蒙古高原上草原民族则爆发出亘古绝今的强大战力。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蒙元帝国 超越了中原王朝的极限 ,在云南檄外的缅甸取得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进展。
蒙古人在征服大理国之后,在当地设立了 云南行中书省 。 作为元帝国正统的忽必烈意图对处在云南西南的缅甸蒲甘王朝进行安抚,从而完成对南宋王朝的最后战略大包围圈。 公元1273年向元朝方面向缅甸派出使者,但是缅甸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居然以中国使臣傲慢无礼为由,竟下令将所有使团成员全部问斩。
蒲甘塔林
﹀
图源.pexels
这还不算完,四年之后的至元十四年 ( 1277 ) 三月,蒲甘国王竟因金齿干额土司阿禾 (今天云南德宏州盈江县) 内附元朝而不忿,“拥象骑数万”进攻当时已经成为云南省管辖下的金齿境内,相当于 公然入侵蒙元帝国领土 。横行世界的蒙古骑兵向来没受过这么大的委屈,于是,云南当地派出大理路蒙古万户忽都出兵反击,但其手下仅有七百蒙古骑兵而已。
战力却是超群
﹀
然而,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忽都统领的七百蒙古兵连夜构筑战壕,以云南土兵引诱缅甸军队长期顿于坚壕之下,兵锋日钝,而忽都本人则充分发挥蒙古人的惯用招数,领兵突然从侧翼袭击,取得大胜, “追破其十七寨, 逐北至窄山口,转战三十余里 ,贼及象、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沟 ” 。元军趁势进入缅甸北部,率蒙古、 爨 (彝族) 、僰 (白族) 军三千八百人征之至江头城 (今缅甸北部八莫) 驻军。
中南半岛的铁甲战象可谓古代的“坦克”
﹀
图源.pexels
公元1279年元朝在崖山之战彻底歼灭南宋势力,中华帝国全数纳入版图,对于缅甸王朝的 进一步反击 也纳入征程。至元二十年 ( 1283 ) 十月,元军兵分三路向缅甸纵深开展进攻。 蒙古人 “取道于阿昔江镇西阿禾江(伊洛瓦底江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头城,断缅人水路 ” 。十九日再破其江头城,击杀万余人 ” 。如此一来,缅北要地与水路交通尽数为蒙古人所掌控。
缅军不是对手
﹀
随后,本着“剿贼务尽”为本的蒙古人继续向南进攻缅甸古都太公城,“捣其巢,得珍珠、珊瑚、异采、七宝束带无算。太公城沦陷后,蒲甘王朝的中部门户也宣告崩溃,缅甸中北不乌蒙、金齿西南夷等12个部落 全部归顺元朝 ,成为云南省中书省下的领土属民。眼看国土沦丧,元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曾经豪横的缅甸王那罗梯诃波帝惊骇之下,居然从王城直接跑路到卑谬以西的莱甲 (印度洋海岸附近) 避难去了,蒲甘王朝一时间 群龙无首 ,灭亡无日。
被迫请降
﹀
公元1285年,在游击战中坚守两年的缅甸国王最终支撑不住向元军请降。 然而很快缅甸王室内部又再起争斗,缅王的庶子乱政逼死老国王,同时杀尽嫡兄,不过其本人也在向南攻打勃固时战。 这么一番争斗下来,缅甸国王的血脉算是被灭干净了。 作为支系登上王位的新国王惰苴更加无力统一全境,只得求助忽必烈特使的合撒儿海牙。
于是,1287年秋天, 元朝上万兵马堂而皇之的进入缅甸王都蒲甘城,合理合法的帮助缅甸新王平定了全境的叛乱,也名正言顺的将缅甸 变成了正经的元朝领 土 。
元军进攻蒲甘王朝路线
﹀
当年,元朝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和萨尔温江上游地区,先后设置太公路、云远路、蒙怜路、蒙莱路、木邦路等。同时,在缅甸南方蒲甘核心领土地区, “ 元置邦牙宣慰司于蒲甘城,命云南王也先帖木儿率招讨使怯烈总兵三千往镇之。” 以此为标志,元朝正式确立了缅中行省,行省丞相由缅国 (蒲甘王朝) 国王兼任,自辟官属。国王、世子受元朝册封。
尽管元朝对缅甸的统治并 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直接管辖 ,但是由于当时元朝驻军达鲁花赤的强势存在,缅甸国王类似于傀儡,元朝的政治影响依旧十分巨大。 按此推算,当时缅中行省的管辖范围应当直抵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一带,元朝军队 饮马印度洋 亦是存在可 能性 。
就是不知道蒙古马喝了会不会拉肚子
﹀
图源.pexels
海上狂想曲
除了在中南半岛东西两个方向的扩张之外,蒙元帝国还曾在辽阔的 海上 掀起另一场难以想象的扩张狂潮。
元至元二十八年 (1291) 九月,在完成了缅甸征服之后,忽必烈自认 海内外大皇帝 之名已经实至名归。于是开始向海中各国遍发英雄贴,要求海岛上的土邦国王亲自来大都城 (北京) 朝见,为他四海归一的历史功业作为背景墙。
尽管不少小邦主君都摄于威势前往觐见,但是总会有某个桀骜不驯的人会站住来彰显自己的独立性。信诃沙里国 (今属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国王便是这么一个 刺头 。这位克塔纳伽拉 (Kertanagara) 国王在两年之前将三佛齐势力逐出爪哇,成为富庶爪哇岛上的老大,风头正盛,自然不满元帝强令其入觐,更将元 使黥面 (在脸上刺字涂墨) 后遣归 。
上一次蒙古人遭到如此待遇还是当年的中亚霸主花剌子模,如今这么一个蕞尔小国竟然敢触犯天朝使者,忽必烈 必然忍不了 。 当年冬天,元世祖忽必烈命史弼、亦黑迷失、高兴率领一千艘战舰组成的蒙古海军,从丝绸之路起点所在的泉州港起航,千帆竞渡穿越南中国海,在历经三个月的航程后,绕过加里曼丹岛西侧,在爪哇岛北侧登陆。
泉州港的元朝巨舰
﹀
谁料想,年前还耀武扬威的信诃沙里国此时已经被叛军占据,叛将贾亚卡特望将国王杀害并占据国都。正在元朝军队不知所措时,前国王的女婿克塔拉亚萨 (Kertarajasa) 自立门户,并派遣使者前往元朝求助,元军高层认为这恰好是 扶植地方势力 的一个好机会。
于是,在元军的帮助下,国王女婿 顺利夺回领土,勘平叛乱 。 如果以军队驻军为疆域衡量标准来看,此时的元朝疆域范围依然已经越过赤道以南,抵达了 南纬8° 左右的爪哇岛地区,抵达了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向南征服的 巅峰所在 。
我好南!
﹀
女婿派来请求援助的使者
﹀
不过,这位请求援助的女婿随后不久,便 倒戈一击 。 由于准备不足,且后勤无法保证,立足未稳的史弼等元军将领边战边退,最终将全军撤回船舰,无功而还。 而这位将元朝军队赶下海去的女婿,随后趁势统一整个爪哇岛,建立了后来称霸东印度群岛的海上帝国——满者伯夷国。
前国王的女婿克塔拉亚萨(Kertarajasa)在
文明6中的形象,他开创了满者伯夷帝国
﹀
从汉朝到元朝,古代中国都曾经在东南亚地区进行了多次领土扩张尝试。 其中越南地区尽管长期北属中原,但是由于毗邻越南的岭南两广一带长期因为 自然环境 的原因 难以稳定控制 ,因而导致中原王朝难以在越南当地形成足够且长期的政治军事影响力,最终导致彻底丧失了越南领土,而元朝在强大的国势下,同样在东南亚地区四面出击。 不过蒙古人在这些地方的进攻目的依旧是宣扬国威并迫使诸国臣服纳贡,并不以彻底征服管辖为直接目的,因而也并没有实质性的领土扩张。
作者:凯风自南 魏晋南北朝 英法德 东欧中亚 蒙古爱好者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