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洋为中用,重在中用
[打印本页]
作者:
110
时间:
2014-5-13 09:08
标题:
洋为中用,重在中用
洋为中用,重在中用
据官网报道,5月11日,年轻的深圳遭受三十多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至16时止,全市平均降水177.7毫米,其中龙华最大降雨363.8毫米,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达89 .3毫米。150处道路积水,20处片区内涝,两千辆
汽车
受淹400条公交线路5458辆车停
运,
深大等多个地方可看“海”。12日,107国道上许多泡坏的车辆被施救车拉走,入目而来到处是泥污,一片狼藉。现实再一次质疑市政设施功能,考问政府责任。为此,深圳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的解释是,深圳虽然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因苏联降雨量较少,排水管标准较低,这导致深圳排水管道建设没有考虑未来城市发展。据介绍,深圳大部分排水管是按一年一遇来设计的,一年一遇的标准相当于每小时降雨强度为50毫米……
看看被暴雨“洗礼”后的市区街头,听听调研员调查研究后的解释,真让人替决策行政者尴尬。又一个洋为中用的样板。长期以来,我们提倡“洋为中用”,旨在用外国先进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服务中国的建设和进步。但是在外国的成功不一定完全适用,切不可忘了中国的国情和特色,更不可盲目崇洋媚外,照抄照搬。深圳在宽松的特区政策鼓励下高起点定位,远目标设计,大发展起步,哪一点要受制于人?难不成连下水道理念也要进口?设计精英莫非不要考虑苏联与深圳降雨量的区别,而忽略不同城市排水管的能力?我不相信有如此甘当小学生的“谦虚”。恕我直言,调研员的解释无非是一种托辞而已。说到底,这不是懒政和免责行为又是什么?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功不可没,但苏维埃并非是包治中国的万全灵丹。用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无疑是十分明智的态度,更是改革开放的应有之义。不过,洋为中用必须要中用,否则,还不如“古为今用”。紫禁城为何从未受水淹?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技术责任如何?
相关文章:
深圳30年建1万公里下水道 遇暴雨瘫痪遭吐槽
涝灾何时休?
作者:
110
时间:
2014-5-13 09:08
一直在看
作者:
充话费
时间:
2014-5-13 09: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美女如云
时间:
2014-5-13 09: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情歌王子
时间:
2014-5-13 09: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家将
时间:
2014-5-13 09:11
没看完~~~~~~ 先顶,好同志
作者:
完美
时间:
2014-5-13 0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好害怕
时间:
2014-5-13 09: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等到何时再爱我
时间:
2014-10-7 16:07
新手报道喽,大家欢迎哟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