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着站在高处的卓娅,把绳套套在她的颈上,猛一下扯紧。
卓娅重重地摔下来,脸被摔伤了,面颊上散布着黑痕。她的两只断手直垂,头向前埋着,身体也断成两截。
这似曾相识的画面,并非来自苏联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而是4月21日发生在乌克兰的真实一幕——该国切尔尼戈夫市第10中学的卓娅雕像,被两名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士兵暴力拆除。
· 卓娅雕像被拆除
英雄卓娅的几次“死亡”
成为被攻击的“靶子”,这在卓娅牺牲后并非第一次。
卓娅是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苏联英雄之一。
· 卓娅(电影《卓娅》截图)
她牺牲时年仅18岁。后来,母亲根据女儿的真实经历写出一部文学作品,让卓娅的故事传遍了全世界,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
据说,卓娅遇害后,苏联军队进攻时高喊:“为卓娅报仇!”
卓娅的英雄事迹广泛传播后,来自西伯利亚、波罗的海、乌拉尔地区以及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信件,如河水般流向卓娅的母亲。
一对英国夫妇在信中说,“我们的第一个婴儿将在不久后降生,如果是女孩,我们就用您女儿的名字给她命名”。
卫国战争结束后,人们在卓娅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立起了纪念碑,建起了纪念馆。在其故乡坦波夫州的山杨林村教堂旁,那座卓娅雕像不带一丝受过苦难的痕迹——乡亲们心目中的卓娅,永远是那个神气十足的“小天使”。
· 卓娅在家乡的雕像
虽然肉体已逝,但爱笑的、沉稳的、英勇的卓娅,在人们心中依然鲜活。
然而,在卓娅牺牲50年后,一股黑影却悄然袭来,缠上了她。
1991年9月,俄罗斯周报《论据与真实》发表了一篇署名为亚历山大·卓夫特斯的文章。
文章声称,卓娅被捕的地方并没有德军驻扎——尽管有几张她被德军绞死的照片。文章进一步指出,是斯大林的“焦土政策”导致了这名年轻女子不必要的死亡。
该报随后还刊登了几封读者来信。
其中一名“研究人员”声称,在彼得里谢沃村被处决的人不是卓娅,而是一个行动中失踪的游击队员。
紧接着,舆论中出现了一种声音,指责卓娅伤害了当地农民而非德国军队,称她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一个狂热的斯大林主义者。
当时的苏联,正陷在西方国家所谓“自由”“民主”的陷阱中不能自拔,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对自身历史、民族英雄的否定甚嚣尘上。
因此,“卓娅并非英雄”的论调一出,立即获得了大量拥趸,并持续了很久。
直到普京上台后,坚决打击质疑历史、篡改历史的行为,笼罩在卓娅身上的这层阴霾才得以廓清。
2018年,由俄罗斯军事历史协会筹备的电影纪录片《卓娅》开拍。据俄军事历史协会指出,如果俄罗斯正在成长的一代人不知道卓娅是谁,国家和民族就将失去自我。
“英雄已经保护过我们,现在应该是我们保护他们的时候了。”
卓娅是谁
“在大堆的人群中,我注意到一位肤色微黑、灰色眼珠的姑娘。她穿着咖啡色的,镶着皮领和皮下摆的大衣。她没和任何人交谈,可能因为不认识周围的任何人。由书记办公室走出的时候,她的两眼是发光的、喜悦的。她微笑着看着站在门口的人们,走向出口。”
曾和卓娅同在一个游击队的克拉娃,回忆起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1941年,18岁的卓娅如愿以偿,加入了奔赴战争前线的队伍。
· 卓娅(前排左二)参军。(电影《卓娅》截图)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她一时冲动。
1923年9月,卓娅出生在坦波夫北部的山杨林村,7岁时一家人迁居莫斯科。
卓娅成长的年代,正逢法西斯势力扩张。战争气氛蔓延到了苏联,也蔓延到了小姑娘的生活里。
母亲柳鲍娃回忆,有段时间,卓娅每天早晨刚醒来就跑到信箱取报纸,关注战事的最新动态。
弟弟舒拉也受姐姐影响,每天晚间总是不停和家里人讨论战事,以及在报纸或广播中得到的最新战况:一个女孩在军队里英勇战斗,一个来自某地的青年,不顾父母劝阻,到前线去战斗。
平时,卓娅一家有共同读书的习惯。
一天,母亲正坐着织补袜子,舒拉画画,卓娅打开书,准备读给大家听。她读的故事叫《丹娘·索罗玛哈传略》,主人公丹娘面对敌人奋战到最后一刻的坚韧,让卓娅深受震撼。
读完书后,卓娅走到窗前,沉思许久。
1938年,15岁的卓娅加入了共青团。3年后,卫国战争爆发,当时还在读高中的卓娅自愿加入游击队,奔赴前线。
临行前,她握着母亲的手说:“人生应该诚实和勇敢。现在敌人已经接近了我们,让我怎么办?你了解我,我没有理由不这样做。”
· 加入共青团时的卓娅。
1941年11月,卓娅接受了烧毁彼得里谢沃村的任务。那里驻扎着一个德国兵团,她与同伴悄悄潜入,放火烧毁了被德军占用、做通讯点的一幢房屋。
一起行动的两名同伴很快接连被捕,唯一幸免的卓娅决定返回彼得里谢沃村,继续她的任务。
不幸的是,她也被捕了。
德军把她挂在刑架上,剥去她的衣服,对她严刑拷打。但卓娅拒绝提供任何信息。
一个日后被俘的德国士兵当时也在审讯现场,他在口供里写道:“你们的人民小英雄始终是坚毅的。她不懂什么是背叛……她的身体冻得发青,伤口流着血,可她什么也不肯说。”
· 卓娅遭德军严刑逼供。(电影《卓娅》截图)
第二天早上,卓娅被押到位于村子中央的绞架边。
绞架的下面叠着两只木箱,德军把她放在木箱上,然后将绞架的绳索套在她的颈上。不远处,一个军官在用照相机将这个过程拍下来。
行刑前,一旁的警卫司令向刽子手打了一个等一会儿的手势。卓娅则利用这个机会,向围聚在刑场边上的男女老少大声喊道:“同志们!你们为什么愁苦地看着我?你们壮起胆子来,奋斗吧,打倒法西斯,放火烧他们,用毒药毒他们吧!”
旁边站着的德国人挥动了手,不知是要打她,还是要堵她的嘴,可是她挡开他的手继续说:“我不怕死,同志们!为自己的人民而死,这是幸福啊!”
卓娅刚讲完,刽子手扯紧了绳子,绳索瞬间勒紧卓娅的咽喉。她的双手挣松了绳索,用足尖挺身站着,并尽全力喊道:“永别了,同志们!奋斗吧,不要怕!”
18岁的卓娅,英勇就义。
谁在“杀死”卓娅
时钟快拨到81年后。
2022年4月21日,一个毁坏卓娅雕像的乌克兰士兵叫嚣道:“让我们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清除这片土地上的蛀虫。”
“对俄罗斯人来说,这些符号(卫国战争英雄)可能意义重大。因此,他们在被占领的领土上,竖起了领袖的纪念碑。”
就在4天前,二战期间指挥了列宁格勒战役等重大战役,并率苏军攻占柏林的朱可夫元帅雕像也被乌军移除,遭到与著名作家普希金雕像同样的命运。
· 朱可夫雕像被乌军拆毁。
有俄媒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天内,乌克兰的多个城市,已拆除多座苏联英雄纪念碑。
当年,正是因为苏联士兵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才得以将这些城市从德国纳粹手里解放出来。
英雄被诋毁,历史被否定,历史虚无主义的狂潮再次涌来,究竟是谁在“杀死”卓娅们?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多年后,一些人却在故意抹去苏联人的痕迹。
2020年1月23日,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出席了在耶路撒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大屠杀论坛。他在演说中提到,“士兵们”打开了奥斯维辛的大门,却似有若无地模糊了“士兵们”的所属国。
4天后,美国驻丹麦大使馆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75年前,美国士兵解放了奥斯维辛-比克瑙营地”。
· 电影《美丽人生》中,“解放”集中营的美国士兵。
202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再次高票通过了俄罗斯等30国提交的“反对美化纳粹主义”决议案(建议各国在立法和教育等领域打击否认二战战果、否认战争罪等行为)。
该案获得了130个国家的支持,另有49个国家弃权,仅有美国和乌克兰投下反对票。
“历史不容质疑”,只有短短6个字,但它是由无数的史实与事实凝练而成的。
1942年2月,卓娅被苏联政府追授为“苏联英雄”。对此,母亲柳鲍娃回忆道:
“三月初的一天早晨,我去克里姆林宫领取卓娅的证书。迎面吹来温暖的春风。我在路上想着,‘卓娅不能看见这个了。永远不能看见了。她曾爱过春天。现在没有她了。她不能再走过红场了,永远不能了’。”
作者:刘舒扬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