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比洪水更令人寒心的,是那些消费苦难的直播 [打印本页]

作者: 微言网编辑部    时间: 2023-8-10 17:37
标题: 比洪水更令人寒心的,是那些消费苦难的直播

作者 | 张丰

涿州等地的洪水正在逐渐退去,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也在有序恢复中。但是,这次暴雨和洪水灾害,引发的讨论和反思还在继续。

中国社会的变革也体现在对洪水的关注方式中。人们发现,这次向灾区募捐的,以互联网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为主;在捐款的个人中,有很多“直播网红”,而明星的比例则大为减少。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结构变化的反映。

这不仅是因为互联网企业和网红收入高,也不能证明它们更有责任感,而只是表明,它们嵌入社会的程度之深。

放在20年前,典型的募捐方式可能是明星演唱会,而现在则是网络直播间。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关注灾情,随时献出爱心——有时候要以购买商品的方式来实现,比如一家叫中图网的书商损失惨重,他们推出的预售书单,就很受欢迎。

那个严峻的拷问也浮现出来:当洪水遭遇流量时代,又会发生什么?

河北日报官方微博的小编看到两年前无锡暴雨的一段视频,消防战士疲惫地睡在路边,以为是这次暴雨中的场景,就在官方微博发布了。很多网友发现,这段视频2年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已经发了。

河北日报官微为自己的失误道歉,这是值得赞赏的行为。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有几十家媒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都转发了这段视频。新媒体运营人员可能被感动了,但是也有另一个原因:这样的视频,既是正能量,又会有很大的流量。

这就是短视频时代的传播困境。即便是有着严格发稿和审核流程的机构媒体,都很难核实到位,就更不用说自媒体和短视频播主了。

于是,我们发现,在这次暴雨中,尽管有海量的视频片段,但是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很少。

我有印象的内容有两个,一位老家在涿州现居住在日本的人士,在公号中根据老家群里的情况,还原了村庄的停电和撤离情况;还有一位在北京上班住在涿州,也写出了珍贵的记录。他们的当事人“第一视角”,给了公众更多了解灾区真实情况的可能。

这就是社交媒体的贡献:尽管由于条件限制,媒体很难在第一时间发出来自灾区一线的报道,但是那些身在其中的“个人”的表达,却很大程度地弥补了不足。

人们有时候感受到信息的“不足”,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已经处在“信息社会”,对信息的渴求大大增加,尤其是对及时性的要求也大大增强了。如果和1998年的洪水相比,公众获得的来自灾区的信息,有着几何级增长。

那些事后证明是有价值的、动人的灾区故事,往往来自于“素人”,他们并不以传播为业,只是出于一个普通人的冲动记下这一切。这样高质量的近距离的观察,因为其素朴而显得可贵。

这样素朴的“网友”是可敬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和“素朴”相对应的是,在视频自媒体已经高度成熟的今天,来自“流量”的诱惑是非常真切的。

在这次河北洪水中,我们也看到了“网红大军”,有救援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很多网红在公路上“直播”,甚至导致交通堵塞,影响了救援。

一段视频显示,有一群网红拉着一个在水边直播、利用老人的“受难形象”来博取关注,讲述自己的“灾区见闻”。粉丝看到的是一个“洪水中遭遇苦难的老者”,但是如果你在现场,看到有一群人这样拉着一个人在直播,一定会感到怪异。

最近几年,“去现场直播”成为很多网红有意识的操作。凡是有“全网关注效应”的事件,去现场的除了媒体记者,也会有大量“博主”,去年的胡鑫宇失踪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寻找胡鑫宇”在一段时间内,一度成为视频和直播网站上的热门题材。

当然,在警方找到他之前,“网红”也不可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每天的“创作”。

为了吸引更多关注,他们会添油加醋讲很多“传说”,而这些直播,吊足了观众胃口。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博取流量的“竞赛”,形成了广泛的“阴谋论”,等警方公布调查结果后,人们会大为失望,因为“真相”和那些网红制造的故事相比,太不吸引人了。

这就是两难处境:一方面,那些来自当地、一线的个人观察,对公众获得真实的现场信息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成熟”的、“套路化”的网红很快蜂拥而至,他们在“消费苦难”的同时,事实上也制造了大量信息泡沫。

对公众来说,提高鉴别力至关重要。更多相信可靠的信源,多看有资质媒体的报道,在看“网友直播的时候”,能够对不同的片段和故事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一个相对可靠的印象——这样的要求是奢侈的,也是不现实的。很多人就是利用碎品时间刷一下视频,他们并不会去比较和思考,而是“推送什么就接受什么”,这种心理机制,本来就是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得以成立的基础。

一个更合理的办法是,面向那些以直播为业的“网红”提倡一种“直播公德”。要求他们向机构媒体记者一样遵从“新闻操作规范”也很难,但是一些基本的原则仍然应该倡导:在洪水这样的公共危机中,网红直播不应该妨碍救援;不应该过度消费受灾群众的“苦难”,更不应该去编造并不存在的“故事情节”。

受众面对那些“问题直播”欲罢不能,乖乖送上自己一个点击,有时候甚至会给出“赞赏”,但是受众仍然是“基本良知”的,“网红”这个词的观感正变得越来越差。

如果真的以当网红为自己的“志业”,就必须重视这种行业美誉度问题。你必须爱护“网红”的声誉,因为惩罚终会降临。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