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丈夫是混蛋,她独自培养出4位中央委员,临终不知儿子已壮烈牺牲 [打印本页]

作者: 微言网编辑部    时间: 2023-10-28 16:39
标题: 丈夫是混蛋,她独自培养出4位中央委员,临终不知儿子已壮烈牺牲
前言
二十世纪初,湖南人才辈出,群星闪耀,涌现出了毛主席、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等一大群热血青年。
《中共党史人物传》中也有这样一位湘女:
她不是党员,却为祖国培养了四位中央委员,被称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
她裹着一双小脚,却是中国女权活动的先驱,用一双小脚走出了中国女性的伟大人生。
这位英雄母亲、传奇女性,就是“潇湘三女杰”之一的葛健豪。


出身名门,身陷牢笼
葛健豪,本名葛兰英,1865年生于湖南双峰的名门望族。
其父葛葆吾是湘军中的将领,战死沙场时,葛健豪只有一岁,她与兄长葛望都是由母亲陈氏一手带大的。
葛健豪自幼聪颖好学,小时候就知道为自己争取像兄长一样读书的机会。
她悟性颇高,学习刻苦,很小就能背诵《四书》《诗经》这样的文学经典。
其父与永丰镇豪绅蔡寿嵩均为湘军出身,交情颇深,因此二人很早就给家中子女定下了亲事。
十六岁那年,葛健豪就被许配给了蔡寿嵩的儿子蔡蓉峰。
其实二人成亲的时候,蔡家已经家道中落了。
但蔡蓉峰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即使把家中财产挥霍干净了,也改不掉一身的少爷毛病。
不学无术的纨绔公子,脑子里除了吃喝玩乐,就是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封建思想,所以对于葛健豪时常说教他的行为非常不满。
而葛健豪是将门之女,自小诵读诗文时就最喜欢《木兰诗》。
她渴望摆脱封建制度的约束,向往自由自在的人生,崇拜花木兰那样自立自强的女子。
因此蔡蓉峰的态度,也让思想独立、进步的葛健豪难以接受。
蔡蓉峰因其岳父葛葆吾之功,得以在上海机器公司任职,葛健豪虽然对丈夫有诸多不满,但还是随他到了上海生活。
却不料到了上海这个花花世界,蔡蓉峰非但没有改掉一身的毛病,反而变本加厉。
他从前养尊处优,已经习惯了锦衣玉食、奢侈享乐的生活,不能忍受工作的辛苦。
非但没有好好工作赚钱,反而经常在外面挥霍,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挥金如土都是常态。
不仅如此,他到上海不久后就染上了鸦片,还在外边养情人、讨小老婆。
葛健豪无法忍受,因此1899年春天就携子回到了娘家荷叶镇。
第二年,蔡蓉峰也从上海回来,准备带着葛健豪和儿子回到永丰家中。
但葛健豪性情刚烈,断然拒绝,无奈之下,蔡蓉峰只得在荷叶镇购置了光甲堂以及三十多亩良田。
一家人在荷叶安了家,也算是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
言传身教,培育儿女
葛健豪一直很佩服秋瑾这种文武双全的女中豪杰,也很敬佩她的革命胆识和勇气。
秋瑾的夫家就在葛家附近,因此每次秋瑾回乡,葛健豪总要同她交流畅谈。
受秋瑾的影响,葛健豪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并逐步意识到女性解放的重要性。
1907年,秋瑾就义,消息传到荷叶镇后,葛健豪悲痛不已。
她下定决心要向秋瑾学习,投身妇女解放事业,培育儿女为国效力。


然而丈夫蔡蓉峰却始终满脑子封建礼教,所以无法接受葛健豪的观念。
比如说他认为女子就应该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于是小女儿蔡畅五岁时,蔡蓉峰就开始逼迫她裹脚。
葛健豪就是自小饱受缠足之苦的,当时无论她怎么软磨硬泡,母亲也坚持要她裹小脚。
她深知缠足给女性带来的危害,不仅伤害身体,还局限了她们的行动和视野,是对女性思维和精神世界的束缚。
葛健豪对这个小女儿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像秋瑾一样,真正地成为新时代的女性。
因此在她的坚决反对下,女儿总算没有被那“三寸金莲”所束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为妻纲,恪守贞洁。
封建时代女人的一生,就被这样男尊女卑的婚恋观念所操纵着,太多女性的悲剧,都是因此而来的。
葛健豪也是封建婚恋观的受害者。
如果不是父亲为她定下了这门亲事,她可以找到与自己三观一致的爱人,共同进步,去过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葛健豪一直鼓励自己的儿女自由恋爱,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掌控自己的人生。
长女蔡庆熙的丈夫去世后,婆家不但要她守节,还要将她的女儿刘昂卖到别家去做童养媳。
葛健豪知道后,便把她们接回家来,使女儿和外孙女免受欺凌迫害。
家中的经济条件日益艰难,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外出打工、帮忙家务,但是葛健豪并不希望儿女们过这样的人生。
她很赞成蔡和森辞掉工作,到学校里继续完成学业,也很高兴能从儿子那里听到有关时局变化、革命消息的动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省城长沙兴建学校,葛健豪计划送蔡和森到省城求学。
可是以当时家里的条件,根本无法负担学费,葛健豪便当掉了自己的嫁妆,供儿子在长沙湖南一师读书。
那时候,别人家的女孩子都被关在家里,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观念。
而葛健豪却始终希望女儿也能够读书学习,所以从小就亲自教蔡畅识字。
蔡畅13岁的时候,蔡蓉峰贪图聘礼,要把年幼的小女儿卖给地主做小老婆。
葛健豪大怒,坚决反对,并且一直鼓励女儿为自己的未来人生而反抗。
她害怕保护不住女儿,便把蔡畅送去了长沙一个亲戚家。
在母亲的支持下,蔡畅很快就考进了有名的周南女校,开启了新的人生。
不久之后,蔡蓉峰离家,把妻女扔在家中不管不顾。
当时,长沙有一所免费的女子教员养成所,专门为女性教育培养老师。
蔡和森回家以后,听说了家里的情形,就鼓励母亲到那里去读书。
葛健豪一直希望自己能为女子解放事业做些贡献,于是便跟着儿子一道去往了长沙。
奇志可嘉,创办女校
后来成为了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者的蔡畅,在回忆这段岁月时说道:
“我母亲是一个可敬的妇女,她受到革命的影响,决定不仅她的孩子们,连她自己都要去受教育。”
葛健豪初到学校时,因年龄问题而被拒之门外,她不服气,便告到了县衙去。
县令得知此事,对葛健豪的勇气十分赞赏,当即在状纸上写到“奇志可嘉”,并要求学校破例收下她。
就这样,葛健豪和几个儿女都在长沙读书,一家人的求学经历,也成为了湖南的一段传奇。


她在学校里的表现是非常勤奋、刻苦的,每天晚上都要自学几个钟头才睡觉。
虽然她是学校里最年长的学生,但她的人缘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葛健豪刻苦求学的精神和勇气也影响了当时的很多革命青年,毛主席就对她钦佩不已。
1914年,蔡和森结识了与他同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主席。
每次见到葛健豪,毛主席都会亲切地叫她一声“蔡伯母”。
对于当时像毛主席一样怀揣救国志向的青年,葛健豪不仅十分欣赏钦佩,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表达支持。
1915年,葛健豪完成学业回到老家,身体力行地为女子教育做实事。
她在永丰开办了一所女校,也就是湘乡县第二女校。
作为校长,所有建设、征聘等筹备工作都是由她来负责的。
永丰镇观音阁,曾在辛亥革命前夕办过一个女子学堂,但是由于规模较小,所以能入学的基本都是一些夫人小姐。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这所女子学堂也经常停办,最终没有继续下去。
所以葛健豪决定,就以女子学堂为基础,对学校进行改造,重新布置课程。
第二女校重新开学后,开办了文科、缝纫、织业三个班级。
招生人数也随着规模扩建而提高,且不只局限于那些出身富贵的小姐,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的中青年妇女。
文科班主要开设国文课,同时学习缝纫、编织和绣花,学员多为有一定教育基础的青少年。
而缝纫和编织班的学生,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动妇女,第二女校不但对她们免收学费,还会给予她们生活补贴。
葛健豪始终认为,女子要想争取权利,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就必须学习文化知识,与他们接受同等的教育。
所以她非常重视国文课,也经常会给学生们讲解时局、谈论国事。


蔡和森经常在书信中向母亲介绍一些新的思想与观念,而葛健豪也会将这些民主科学的新思想传播给第二女校的学生。
她还鼓励这些女学生多多参与户外运动和文艺活动,放弃缠足,走出家门,见识外面的广阔天地。
而这所在当时看来离经叛道的女校,也引来了顽固势力的谩骂和阻挠。
他们谴责第二女校败坏社会风气,以此为由停发学校的教育经费,阻止女性入学,导致第二女校在三个学期之后就被迫停办了。


出国求学,身体力行
1919年新民学会决议,选派一批会员赴法学习,蔡和森正是其中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蔡畅也积极响应,在周南女校成立了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葛健豪不仅支持儿女的行动,并在他们的鼓励动员下,决定要和孩子们一起出国。
这位年过半百、在封建牢笼里长大的女性,如今行程万里去往法兰西,用一双小脚走出了中国女性的新征程。
葛健豪此举,在当时被称为“中国女界之创举”,湖南 《大公报》更是盛赞,此乃“吾湘的一点生气”。
她没有外语基础,到了法国之后就在蒙达尼女校刻苦攻读法文,没过多久就能用法语与人交流,并且可以阅读法文报纸。
不仅如此,在学习之余她还坚持做一些湘绣制品,赚钱来补贴儿女。
当时,蔡和森和蔡畅等人在法国学习期间,还一直在翻译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传回国内。
北洋政府得知此事后,与法国当局勾结,一再施加压力,克扣这些留学生的生活补贴。
葛健豪得知这件事后,果断跟随儿女一起上街抗议游行。


1924年留学结束,葛健豪回到长沙后,就将她在法国学习到的知识和思想运用于实践,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
在长女蔡庆熙的支持和资助下,葛健豪又在长沙颜子庙开办了一所面向所有女性的职业学校。
然而马日事变后,形势紧张,她在长沙的住所遭到了搜查,学校也遭到了破坏。
由于已经无法再在长沙生活,她只能又一次回到了老家永丰。


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组织地下工作,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牺牲在监狱中。
担心葛健豪承受不住,党组织决定向她隐瞒此事,蔡畅也特意写信给长姐,嘱咐她不要将此事告知母亲。
葛健豪就这样带着孙儿,一直在老家过着清贫的生活。
1938年党组织专门派人去接她,想要送她和孩子到苏联去生活。
但当时已经年过古稀的葛健豪,自觉年事已高,不想再给组织增加负担,执意留在了农村。


1943年3月16日,葛健豪去世,直到临终之时,她也不知道儿子已经英勇就义了。
她还特意交代大女儿写信给蔡和森,叮嘱他专心革命工作,不必记挂家里。
母亲虽然没法亲眼看到他胜利的那一天了,但革命一定会成功的。
毛主席得知葛健豪逝世的消息后,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一副“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以表对这位英雄母亲的追思。
葛健豪不是中共党员,却培养出了中共党史上的“光荣家族”,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儿媳向警予和女婿李富春均为中央委员。
她不仅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优秀的革命战士,自己也不遗余力地为女性解放运动做出贡献,成了当时众多女性的榜样和指路人。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