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68)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浩然 时间: 2012-8-10 09:13
标题: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68)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68) 8-010
唐仲华,女,湖南东安人,1945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师文化,小学高级教师,担任过两届县政协委员、县侨联委员和地(市)侨联代表,种过田,当过群师,曾先后32次被评为乡、县、(地)市先进工作者,被誉为“妈妈老师”和“常胜将军”。她自学成才,能歌善舞,生活经验丰富,在互联网上发表报道、小说、诗歌和散文多篇,很受读者欢迎。下面决定断续地转发她的多篇随笔,希望读者欢迎并给予批评指正。 李浩然2011-09-02于长沙
六十八 我们母亲(10):为了我能读书
1956年秋天,我考上了东安三中初中部,接到录取通知书,母亲当然很高兴。但紧跟着来的就为我要交的书籍学杂费犯起愁来。
姐还在读高小,见母亲很为难,就主动向她表示,说,“妈,我不读书了,就在家里当你的帮手吧。”
母亲说:“我不能为了她而耽搁你呀,而且教育是不可以重来的。”好赖没有答应她。
当年乡下人都很穷,外公和舅舅早年都划了地主,赔了剥削账还没缓过气来;三姨爸家稍微好一点,但他儿子也就在这期考上了零陵一中。钱啊钱,对于一个带着三个只要开销孩子的单身母亲,就是上天入地,也难凑齐那四十、五十块钱!
学费是不可以赊账的,母亲见实在没办法可想,就决定出卖她当年嫁过来的陪嫁:心爱的皮箱卖了,很要紧的那对漂亮小衣柜也被人抬走了……但卖得的那点钱,离学校所要交的那个天文大数,还只能是杯水车薪,冰山一角!
眼看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母亲日思夜想,已经瘦了一身肉。最后,她只得就将牙一咬,说:“卖床!”
那张大木床,是母亲和父亲结婚时外公外婆花了很大力气给做的顶级陪嫁物。上等的杉木,一流的油漆,一流的做工,还雕着花,镶嵌着琉璃。平时,母亲看见那张床,不但想起她的许多少年往事,更还暗暗想起她与父亲那段难以割舍的深情厚意,更想起外公外婆当年嫁她时对她的种种寄托。说句实在话,这张只大床,要不是送我上初中读书,就是给她金山银山,她也不会轻易说要变卖它的!
买家是银山村人,两口子看到那张大木床,早就喜不自禁了,回了又来了;看了外表还看里面;摩了底脚还摩顶棚,量了长宽高还量厚度。
母亲说:“发财的,还没拿定主意?”
那男的只是懊恼,说:“我还是没这福气。那房间太低,安放不下。”临走时还说,“你也是石磨扎着了手;要不,这点钱,你绝对是不会卖的。”
母亲说:“不卖怎么办?不卖我小女就读不了书!”
其后,在三姨爸妈的支持下,东拼西凑,又向校长和老师说了许多好话,才勉强入了学。
这时,母亲已经学会了种田,养猪,砍柴,纺线,采野果,搞小秋收和采鲤鱼籽,卖茅柴已经成了她的重要挣钱门路。
为了我,母亲已经真的使出了她的浑身解数。每天都早出晚归,每天都饭里省茶里苦。白日里上山砍柴,下地种菜;天黑了就砍猪草,缝洗纳补;睡梦里也还想到挣钱。恨不得一天能有两天长,恨不得她能长出两双、三双、四双手,恨不得自己手里的东西都能变成钱。
那年已经成立了高级农业社,社员上下午都要出集体工,在短短的歇息期间,母亲都计算得特别精细:在田里地里就打猪草,在山头岭脚就弄柴禾,在村巷屋边就烧猪潲,在船上路上就计算下一步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变成钱。总之,她总像筒车打水,她总是勤里不歇。有人说她太精太累太苦了。她总说,“没办法。不这样,我女儿就读不成书。”
大约上帝也通人心。学校开学一个月后,就召开家长会。基于母亲的艰苦努力和我的刻苦学习,班主任和校长就特地邀请母亲去参加家长会。
东安三中那时还是附设初中,住在天主堂里,办学条件都还很差,校长深知母亲对学校工作很是支持,就特地安排母亲作大会发言。
作为普通农家妇女的母亲,作为“望女成龙”的母亲,她第一次走上这样庄严的讲坛,也第一次为她也为我感到难得的自豪和无比的光荣。
那天,母亲穿得很朴素,却显得很严肃,很高兴。人们还不知道这位十分普通的母亲究竟要说些什么,都用期待的目光盯着她。她站在三尺讲坛上,用最为朴实的语言,对着所有与会的教职员工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家长,大声说着她的心里话——
“……有人说东安三中初办,条件不好。我做过认真的调查。我不这样认为:这里有这么艰苦朴素体贴入微的好校长,有这么爱生如子知识渊博的好老师,有这么爱岗敬业热情服务的好员工。听课有教室,睡觉有寝室,就餐有食堂,读书有教科书,作业有练习本,制度严格,秩序井然,伙食也开得好,晚上还有辅导员给学生盖被子。清问:哪个家里哪个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能做得这么全心全意和周到细致?——没有!
“我女儿自入学以来,人吃胖了,脸长白了,道理懂得多了,学习也进大步了。
“一句话,我把女儿交给这所新开办的学校。一百个满意,一千个放心!”
母亲实实在在的发言,博得了在场的县、局、校所有领导,所有老师和家长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也因此而受到鼓舞,更加努力学习,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说是声满校园,实在不是夸大。
这个学期,学校特地评我一个乙等助学金,抵去了我全期一半的学杂费。母亲知道后,每想起这件事,就心里乐滋滋的。
作者: 李浩然 时间: 2012-8-10 09:26
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