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奶牛都有情绪价值了,消费者敏感点有何不可? [打印本页]

作者: 微言网编辑部    时间: 昨天 11:24
标题: 奶牛都有情绪价值了,消费者敏感点有何不可?

近日,乳业品牌“认养一头牛”广告语——“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被指嘲讽打工人,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然而,比起声讨认养一头牛,相关评论区的热评却大多是“创意而已”“牛马人的玻璃心”等对部分网友太过敏感的调侃。

一方面,此次公众的不满情绪并非无理取闹。广告引发的负面感受在情理上不难理解,无论是和求职软件BOSS直聘高度相似的蓝白logo,还是“老板”“跳槽”等关键词,亦或是和网络流行语里“牛马人”贴合的奶牛符号,都能让人对应上现实。就业焦虑与职场“内卷”等话题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网友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广告背后的议题本身就处于社会公众的敏感地带。

从消费者权益来看,地铁、电梯等公共空间的广告具有强制曝光性,公众只能被动接受,在无法拒收筛选内容的情况下,感到不适与表达不满都是正当权利。回应争议时,认养一头牛介绍称:“因为奶牛是需要照顾和情绪价值的,这则广告的创意是通过招聘奶牛,表达我们对奶牛的重视,像招聘人才一样。”奶牛都在广告里享受起了情绪价值,打工人的情绪表达却被形容为“敏感肌”,实在讽刺。

另一方面,公众的敏感反应能够推动企业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帮助市场驱逐劣币。品牌在公共空间的广告,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种社会层面的沟通与表达。过去,品牌商家总把“顾客就是上帝”挂在嘴边。如今,品牌方们想通过玩梗收割流量,却忽视了受众心理与社会影响。认养一头牛的广告翻车,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劳动者的处境,造成了对劳动者的二次伤害,最终引发了舆论反噬。

类似的不当营销并非个例。例如,李佳琦“哪里贵了”言论引发轩然大波,消费者的声讨告诫了头部主播从精英视角回归与消费者的共情沟通。消费者的每一次敏感都是对供需双方边界感的捍卫,对社会严肃议题钝感的拒绝。

消费者的权益不容剥夺,一个健康的市场不能靠钝化消费者的神经来实现,而应去聆听每一种敏感背后的真实诉求。作为消费者,被刺痛的人无需为敏感道歉,以“牛马”揶揄自嘲的人也应对他人多点共情、少些二次伤害。对企业而言,真正的品牌智慧不在于表层的幽默,而是对受众心理、社会责任的深刻洞察。

作者:陈安妮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