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长篇小说《沉重的岁月》精彩部分依次连载(十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浩然
时间:
2011-9-15 11:35
标题:
长篇小说《沉重的岁月》精彩部分依次连载(十一)
长篇小说《沉重的岁月》精彩部分依次连载(十一)
(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 李 石
07 小康人梦(1)
磨盘村实在是一座美丽村庄!
西杨村,东柳庄,背靠北屏山,南向紫水河,屋舍俨然,田园平坦,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春夏时节,爬上北屏山,放眼望去,说她是一块偌大的翡翠,竟不觉丝毫夸张。静静的紫水自西而入,似琴弦般的弹响一支支心曲,然后又悄悄地向东流去,留给这里的人们永无止境的遐想和奇丽的梦幻。河中一块偌大沙洲,一年四季,酷似一块不断变幻色彩的活宝,农人们能在这上面驾起犁耙或者挥动锄锹,都自觉有一番天赐惬意与荣耀。夹河两岸,绿树成荫,芦竹滴翠,看不到尽头,望不断梢尾。更使人生起诗情画意的是绿荫下面一架架转动的高大筒车,有的已经饱经沧桑,有的稍逊阅历,有的还刚刚问世,它们都不论资历,也不计较地位高低,都自觉而又轻快地昼夜兼程,把清泠泠的河水从河床里提上来,然后一滴不留地倒入木槽,流到它们应该流到的地方去。这无数筒车,有的悠悠地推动那沉重的石磨,有的呼啦啦地转动那庞大的石碾,有的辟辟啪啪踏动古老的石碓,还有的打着那叮咚叮咚的大筛,真是姿态各异,妙趣横生,新到的客人有的被吸引得忘记了回去,有的在心里暗暗称赞此地男女老幼的聪明能干。当人们骑着马,跨着轿,挑着脚,或者空着手从河沿的石板大道走过时,只觉此地别有一番风情,脚步也不禁轻松起来。是文人的,还不禁感慨:看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并不为桃花源所专有呀!
熟悉磨盘村的人,知道这里还有一绝,那就是百十里闻名的萝卜!
因为此地土质松软,水质纯净,气候适宜,再加上这里人的勤劳聪慧,早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就看上了这里的萝卜,其后历朝历代的地方官都到这里采购萝卜入朝进贡。据老人们说,原来的祠堂正中,还立有一块敕赐的石碑,上刻×朝×年×月×皇帝御笔字样,乾隆年间修谱时,拟成的辈数,特意嵌进“君禄永流芳”一句,以示对浩荡皇恩的顶礼膜拜。磨盘村人受到了鼓舞,萝卜当然也一代比一代种得更好。每年旧历七八月,别的地方萝卜还未播种,磨盘村的嫩萝卜却上市了,白雪雪,脆生生,水灵灵,看了使人眼馋,吃了甚至使人“三月不知肉味”。大姑娘、嫩嫂子笑容可掬地将它们挑进县城往地上一放,立即被购买的主妇围了上来,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卖的买的都喜笑颜开,心满意足。有的媳妇手脚迟钝,当天没有抢上一只半只,还担心阿公阿婆因吃不上磨盘村萝卜而数落。总之,磨盘村的萝卜,人见了人爱,有人甚至还认为晚上做梦吃了磨盘村的萝卜来年都要走好运。不过,真正在行的人,欣赏的还是用这种萝卜喂大的磨盘村的姑娘们。你看,那从村里走出来的一队队姑娘,哪个不是白白胖胖、嫩嫩生生?称之为冰肌玉骨毫不过分。看着那莲藕似的臂膀,就会使人油然想起韦庄的“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佳句来。磨盘村的大人们当然因此而更加自豪,说,娶了咱磨盘村的女,子孙五六代都难改她们的好水色。远近知情的后生子,嘴上虽然不说,心里恨不得此生快点成为磨盘村人的乘龙快婿。据说,前清科举年代,有一秀才赴省应试,从这大路经过,见一姑娘蹲在河岸洗萝卜,那花容月貌,立即令他步履狼藉,一不小心咕咚一声滚下码头,姑娘急了,一把将他扶起来,并询问他摔伤与否,那后生欣然站起,像获得什么灵气一般连向姑娘作揖。后来听说姑娘扶过的那只手,将文章一气呵成,取得全省第一。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强拉硬凑,但传说的人却都讲得活灵活现,以致后来修县志的人还将它写入书中。
磨盘村五六十户人家,清一色姓龙,自称为“真龙传人”。你看,全村无论是高大的建筑还是低矮的民房,都在高墙的主垛上,精心地饰以腾龙的图案,不是一流砌匠,根本不敢问津。那飞腾的龙,那滚动的龙,那匍匐的龙,一条条昂首展爪,一只只气吞山河。他们的祖先曾经发下话来,无论是男是女,只要还是姓龙,不得在别人面前屈服,即使是赴汤蹈火,也不失龙的威风。宣统倒台以后,他们虽然不再凭借历史上皇上敕赐那块残碑放胆傲慢,但昔日的那种优越情感,还在许多上了年纪的人的脑中蕴藏,不时折射出已经销去岁月的光环。
磨盘村之所以得名,大约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河边有许多筒车推着许多石磨,其中有一副大得远近闻名,如果不凭水没两三条大汉是休想转动它的,磨出的麦粉、米粉简直如烟似雾;二是全村的建筑以“龙氏宗祠”为核心向周遭辐射,大小巷道兜圈儿似的设计,从北屏山看去,活像一块大的磨盘,外村人若想从小巷攻入它的祠堂,或者想逮住它的族长或其他成员,那是要过好几道封锁线的。民国以来,尽管族规没原来森严,但全村人无论男女老幼,均能一呼百应。要是外人进犯,只要族长一声令下,梭镖、鸟铳、飞叉、挂耙、锄头就蜂拥集中,据说,当年造反的长毛路过此村都礼让三分。至于村中的悍将和智多星,虽谈不上燦若繁星,却也为数不少,比如祠堂左下厢的龙君瑞,就是智勇双全者之一。
龙君瑞,实际是个苦出身,7岁上没了父亲,母亲三年后改嫁,族人为了不让他家断了香火,用村上公共钱粮将他拉扯成人。为了报答族人,他什么苦活都去干,什么手艺都去学,种田是里手,驾船是行家,棍、枪、拳、棒十八般武艺虽不全通,却也玩得有板有眼,每年秋后唱大戏,元宵节耍狮子,清明祭祖舞长龙,端午节石溪河赛龙舟,要是他不到场,不单是难以取胜,连看热闹的人也都觉得不过瘾。武场上,只要听人说龙君瑞出场了,只听那棍儿风车似的呼呼山响,一会儿似蛟龙入海,一会儿又如猛虎下山,直看得那些老公老太连叫眼睛发花;然后一个飞脚弹起,连人连棍铁锚似的立在场中,几个后生上前猛推,他都纹丝不动。县上有时选人上州里、省里比武,他都有榜上有名。其实,他的个子并不高大,长相更是十分和善,可他发起功来,就目光如炬,虎须倒竖,全身似有几千斤力气。村里村外大多数人都很敬重他,当然也有视他如眼中钉或者肉中刺的。
龙君瑞的内当家叫唐细妹,苗条儿身材,鹅蛋儿脸蛋,一双算盘珠子似的大眼睛,见着她的无论是男人或者女人,没有不回头反复看个仔细的。乡下人说:打扮好是一会好,生得好才一世好。看来,唐细妹其人,两项优越都占有了。那后梳的发髻,那贴身的上衣,那恰到好处的长裤,甚至那插花绣朵的布鞋,没有一处不是恰如其分地突出他的挺拔和秀美。大约她做事总多个心眼,比别人总要周到细致,在外家时,人们就叫她“细心妹子”了,后来人们干脆就叫她“细妹”或“细妹子”。更重要的当然是她心眼儿好,村上人有什么要求她的,只要发声话,她没有不有求必应的。那脆脆的声音,那甜甜的话语,那轻快而娴熟的动作,令你愁肠百结也顿时喜上眉梢。村上人说,真是此生姻缘前世定,龙君瑞讨了个唐细妹,是上天的有心安排,真叫磨盘村锦上添花。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