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7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底线的“价格战”没有赢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0:21: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18”网购节将至,京沪两地56家出版社联合声明抵制某电商图书大促一事引发关注。
  电商平台叫屈,说大促是为提高销量,再让利消费者;出版行业不满,2-3折的促销价已快击穿成本线,平台是慷他人之慨;部分消费者不理解,认为图书定价本就虚高,让利理所应当。听起来,各有各的道理。
  目前图书销售主要依赖电商渠道,因竞争激烈,为争夺市场份额,低价策略在电商平台已呈常态化。平台低于成本价卖书,是经常发生的事儿。而长期的促销策略,使得许多读者养成了“等活动才买书”的习惯,出版业“很受伤”。
  在强势的电商平台面前,出版商话语权有限,缺乏议价能力。有业界人士表示,哪怕价格被打到“骨折”,看在薄利多销的份上,也只能忍了。此前“1元卖书”“9块9包邮”等促销都曾引起抗议,但最后也不了了之。
  消费者吐槽图书价格虚高,出版商也是满腹委屈,为了应对折扣,在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还要维持利润,只能被迫提价。长此以往,高定价、低折扣形成恶性循环。
  应当说,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必要的,这会倒逼各方提高商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准。在优化生产、管理、运营方式的基础上,降本增效让利消费者,自然是件好事。但竞争应有序,无底线的“价格战”或只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役”。
  数据显示,图书的出版运营成本约占定价的三成左右,在手机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实体图书的出版发行本就面临巨大的挑战,价格过低只能导致图书出版品质不断下滑。
  “杀鸡取卵”式的“价格战”,还会破坏良性的行业生态。一些出版商或因无力再投入再生产,从业者也因缺乏激励,影响文化创造的活跃性和文化产品多样性。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过度依赖“价格战”,遭遇商家抵制也会影响其商誉。平台与出版商本应是同盟关系,探索建立更健康的合作模式,在让利消费者和保证行业有序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才是关键。
  而这,对图书出版行业如此,其它行业亦是。
新华网记者 王志艳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