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我们不谈李政道的物理成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22:1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而闻名。

01

引言

李政道作为一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其学术成就广为所知。而作为一名战略教育家,李政道先生的育人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还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少年班的建立,加强了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项目(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英才辈出,部分顶尖学者,早已跃居全球创新的第一梯队,令学界为之一振;“䇹政学者”远超千人,当年的“䇹政学者”有些已经成长为今天的“䇹政导师”,而本科生参与科研也日渐成为潮流所向;科艺基金,搭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交叉创新的桥梁,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交流碰撞,摆脱专业的桎梏,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意精品;自然科学基金,已然成为各高校、研究机构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立项数和资金量,演化成各种排行榜,关联着职称、考评、政策、规划等等。

02

风物长宜放眼量

少年班

1974年5月19日,李政道抵京,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即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书《参观复旦大学后的一些感想》。这封信后由总理转呈毛泽东主席。为克服祖国教育的危机,信中建议使用培养芭蕾舞演员的办法来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建立一支基础科学队伍;建议从全国选拔一批十几岁的孩子集中培养,达到能独立进行研究工作的水平,然后再出国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李政道后来回忆,“我实际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这个突破口就是对早慧少年进行超常规的培养”。1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少年班。而今,少年班制度已经运行四十余年,毕业生遍布学术、金融、高科技企业等领域,如庄小威2、骆利群3等已然成为各自领域内的领军人物,这一传奇式教育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具有先锋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CUSPEA

1979年5月,李政道在北京友谊宾馆讲课: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和场论。为期两个月,每日五小时。全国33个科研单位、78所高校,共约1000余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参加听课。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听到顶尖科学家的授课,是十分难得的。李政道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备课六小时,上午上课,下午讨论,中午还和部分听课的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讨论。

在过程中,李政道发现,当时祖国面临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状况,只在国内举办讲座补课是远远不够的4,一部分学生的基础非常好,如果能到当时最先进的实验室、研究机构进修深造,相信会得到很大提升。奈何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具备送他们出国留学的物质条件,托福等语言考试也未在中国落地,只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时任科学院副院长的严济慈在讨论中提出,能否在听课的研究生中选拔几位由李政道带到美国去读研究生。李政道试着采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生资格考试的题目,对研究生院的少数研究生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为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五名研究生,这些学生于1979年秋赴美就读,他们学习期间的费用由哥伦比亚大学资助。

同年12月底,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考试。物理试题仍采用哥伦比亚大学的题目,英文试题由中国教授命题。他们的考试成绩非常好,该校又录取了三名。李先生同时向纽约市立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等校作了推荐,他们也从中录取了十名,同样提供资助。1980年2月1日,李政道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工作,向53所美国高水平的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和教授们发了二百多封内容相同的信。从那时起,CUSPEA正式全面地开始了。5

十年时间,近千名中国学生通过此项目赴北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因为CUSPEA的制度和美国入学制度完全不同,而且规模又不小,因此,在美国的工作量惊人。李政道亲力亲为,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此项目上,成为CUSPEA学者口中亲切的“大家长”。四十年倏忽而过,现在很多CUSPEA学者已经成长为业界翘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创新,活跃在创新前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人才力量。

中国博士后制度6

从1978年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1981年国内开始实施学位制度,1983年已有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此时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也陆续回国工作,如何妥善安排工作使他们继续发展和成长为应国需要的高科技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3年和1984年5月李政道教授先后致信国家领导人,建议借鉴国外培养年轻高级人才的经验,在国内某些学术水平较高、科研条件较好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设立“科研流动站”。李政道提出,应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将流动的优点化成博士后制度整体的一部分,并就博士后制度的基本实施模式,包括目的、组织、经费以及解决户口、工资、编制、人事管理、住房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李政道的建议对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1985年7月,国务院批准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津贴、户口、住房几方面,解决博士后的后顾之忧,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筑巢引凤,加速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年轻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䇹政基金

“䇹政基金”是李政道教授及其亲属为了纪念李先生已故夫人秦惠䇹女士,于1998年捐赠私人储蓄建立的“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䇹政基金”现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六所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入选的学生则被命名为“䇹政学者”。每年一期,按秦惠䇹女士的遗愿:“䇹政学者”中的女性比例不应少于50%。

“䇹政基金”的宗旨是支持大学中优秀有志的本科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创造条件,进入实验室尽早参与科学研究,与工作在科研前沿的科学家密切接触,使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培养对科学的感情,激发对科学的内在兴趣,获得科学研究领域工作的训练和经验,并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

科艺基金

2013年1月31日,李政道先生致函上海交通大学时任张杰校长,表达了拟捐赠建立“上海交大李政道科艺讲座基金”(以下简称“科艺基金”)的愿望,并建议设立“上海交大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负责协调举办关联的“上海交大科艺专题研讨年会”和“上海交大李政道科艺讲座及科艺作品大奖赛”。

201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与李政道先生签署捐赠协议正式设立“科艺基金”。“科艺基金”每年围绕一个科学主题举办系列活动,希望研究和探讨科学的新成果和疑问,鼓励科学家与艺术家共同合作,研究和讨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用艺术形式展现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荟萃了一批锐意创新、才思喷薄的科艺作品。主题画及获奖作品汇集成画册《科艺·李政道》已经付梓出版,不用到展览现场,读者也能欣赏到科艺作品的融合之美。

除此之外,李政道先生还建言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国首次将同行评议引入科研经费的分配,逐渐形成国内运行最规范最具权威性的科研资助体系7。捐赠全部个人收藏和手稿档案等成立李政道图书馆,筹建李政道研究所,以吸引最顶尖的科学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历练一批属于我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等等。

03

桃李不言自成蹊

在考察李政道育人思想和实践的过程中,确实有几点值得分享。

1

科学方法:从试验田到规范建制

以CUSPEA为例,最初是从Pre-CUSPEA开始,即1979年的两期,尝试了遴选方式、笔试口试内容等,根据CUSPEA入读后学校和学生的反馈,再总结经验正式开始。这一过程,正充分体现了李政道先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充分调研,控制变量,小规模实验,根据成效,验证修订,稳步推进,形成规范建制,然后铺展开来。

“䇹政基金”也是如此,最初是4所高校,然后是5所,现在是6所。不盲目扩张,而是要保障基金支持的相关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科研活动引入本科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使一批批优秀本科生脱颖而出。

2

示范效应:从小而美到星火燎原

李政道先生倡导设计的各种育人项目,在一开始,常常是以解决某个问题为目的的,但是因为成效显著,就被纷纷仿效,远超最初的规模,具有示范效应。

例如CUSPEA实施两年后,口碑非常好。美籍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吴瑞(Ray Wu)受启发,仿效发起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hina United State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xaminationand Administration Program,简称CUSBEA项目),在中国选拔优秀学生赴美国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该项目自1981年开始至1989年结束,先后派出了422名学生赴美攻读生物学科博士学位,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生命科学的杰出人才。

“䇹政基金”也有这样的示范带动效应。不同于其它奖学金,“䇹政基金”不是奖励学习成绩和既有成果,而是在基金实施过程中提供条件和机会,促进本科生参与科研。“䇹政基金”的实施,让原来只停留在上课考试的本科生,能够实地参与一线调研实验,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筛选出有志于擅长于学术研究的青年学子,避免出现直博了才发现不适合自身志趣的问题,让学生在最有活力和选择主动权的时候,充分参与和了解学术之路的真实情况。

李政道先生多次强调:基础研究要抓住正确的方向,要在研究中间来培养人才。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他们年轻时,在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时候,在他们愿意献身基础科学研究的时候,进行认真地培养。现在本科生参与科研愈发常见,不少学校以“䇹政基金”为范本来设计落实本科生科研促进项目,更多的学生受益其中。

3

人文情怀:从全流程育人到全方位关心人

李政道先生的人文情怀,最突出的是推己及人、奖掖后学。在访谈和文章中,李政道先生多次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得到的恩师指点和求学机遇,十分感恩,也要想方设法为年轻人提供促进学习交流的环境和机遇。从为本科生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的“䇹政基金”,到CUSPEA项目,到博士毕业后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再到自然科学基金会,为年轻学者从青涩到成熟一路保驾护航。

尤为可贵的是,李政道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是以人为器,而是在尊重人的差异性的前提下,基于现有的社会条件全方位促进人的发展和幸福。少年班,是关注到早慧少年,有针对性地进行超常规的培养;“䇹政基金”规定“䇹政学者”中的女性比例不应少于50%,这对于一些男多女少的理工高校来说,给了女学生更大的信心和机会,激发出更多女性投身科学的热望。博士后制度设计之初,李政道先生就对解决户口、工资、编制、人事管理、住房等方面提出细致周到的建议,解决孩子的户口和入学问题,常常让一贯严肃刚毅的学者们喜不自禁。CUSPEA项目帮助家境贫寒的学子,接受全球顶尖的教育,在异国他乡不会因为生存捉襟见肘,能心无旁骛投入学习研究;自然科学基金,外审盲评等流程规范的制定,打破学校等级的圈层,以程序正义获得申请者个人和单位的认可,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04

结语

科学方法、示范效应和人文情怀,让李政道的育人事业不断扩展深化。此外李政道先生和中国领导人的交流互动,为育人项目的展开提供了政治保障和资源支持8;李政道先生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和支持,强调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随着时间,逐渐显现出战略的前瞻性,2020年开始强基计划9在全国施行;李政道先生对于面对面教学的重视,一对一师徒式培养的强调以及科艺融通、增强人文艺术通识教育等理念,对今天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参考。

李先生心系祖国教育事业,倾注满腔热忱,殚精竭虑,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培养优秀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极具创新精神和战略智慧的工作,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创新人才培养思想和实践体系。

这些智慧和努力,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学习、效仿。

注释

1.参考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编,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年谱部分。

2.庄小威,1972年1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市,1987年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朱棣文;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

3.骆利群,1966年1月出生于中国上海,1981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86年通过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公费留学生考试,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4.李政道,我和CUSPEA[J],神州学人, 2005,(04)

5.详见赵天池,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12

6.详见冯支越,从CUSPEA项目到中国博士后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4期

7.韩孝成,李政道对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4期

8.施宝华,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李政道[M],作家出版社,2014年12月

9.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