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殡葬专业不应被偏见束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明节之际,荔枝新闻记者走近江苏一学校殡仪专业的一群05后学生,倾听他们为何在青春最绚烂的年纪,愿意踏入“黑白灰”的世界?他们是如何面对生命的终章?(3月31日 荔枝新闻)

当同龄人在讨论互联网大厂的“年薪百万”和新兴行业的“财富密码”时,一群05后年轻人却选择了冷门的职业赛道——殡葬专业。他们为逝者沐浴更衣、设计葬礼仪式、练习遗体整容,用专业能力书写不被定义的青春。

过去,社会对死亡的忌讳与恐惧,往往会转化为对从业者的疏离与偏见。人们常常默认与“死亡”相关的职业是晦气的、低端的,甚至带着几分“不吉利”的标签。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无形之中将许多殡葬专业的学生桎梏在“晦气的边缘人”中。

在殡仪课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现代防腐技术、心理学、艺术设计甚至法律知识,还需要模拟葬礼流程,学习如何用一朵花、一句悼词传递生者的思念。课程背后,他们不仅要克服自身对死亡的生理恐惧,更要在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当死亡被还原为一场有尊严的告别仪式,殡葬从业者的角色便不再是“晦气的边缘人”,而是生命的叙事者与守护者。

殡仪专业学生的选择,不仅是个体职业路径的突破,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教育的社会启蒙。在传统文化中,死亡是禁忌话题,但死亡却不该被回避。殡仪专业的意义,恰好在于用专业能力将死亡从“恐惧对象”转化为“生命教育”的载体,让告别成为生者继续前行的力量。这群05后年轻人以科学态度直面死亡,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死亡不该是生命的对立面,而应是生命的一部分。

选择殡葬专业的年轻人,宛如一群站在生命黄昏中的“守夜人”。他们用专业破除偏见,用温度对抗冷漠,让死亡不再充满禁忌,而是承载记忆与爱的归途。他们的青春答案,写在了每一次为逝者整理衣襟的专注中,写在了每一场抚慰生者的仪式里。这群05后的选择,既是对职业偏见的挑战,也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他们的故事证明了,职业的价值从不在于被定义,而在于如何以专业之名,让世界多一份理解。

作者:段文金晶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