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是将来要让全世界的人像知道巴黎一样知道敦煌, 让全世界的人像喜欢巴黎一样喜欢敦煌。 ” 痴心守敦煌 现在,提起敦煌守护者,很多人会瞬间想到:樊锦诗。 但这位84岁的老人在她唯一的自传里回忆起往事,却念念不忘两个人。 樊锦诗 其中一人便是常书鸿。 “我的记性大不如从前,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我忘不了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老一辈莫高窟人···” 常书鸿在敦煌莫高窟临摹 图源:孙志军 或许是敦煌几十年风沙吹过已渐渐模糊人们的记忆,樊锦诗念念不忘的常书鸿,如今还有多少人知晓? 樊锦诗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常书鸿则被称为“敦煌守护神”。 他何以在人们心中封“神”?看完常书鸿的故事,或许你心中自然就有了答案。 1904年,常书鸿生于杭州一个满族驻防旗兵骑尉之家。生逢晚清乱世,常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日子总还过得去。 然而很快辛亥革命,八旗驻地被革命军攻打,年幼的常书鸿不得已被家人藏到庙里。没多久,清朝覆灭。常家再也无法领受“皇恩”只得自谋生路。 年轻时的常书鸿 彼时,父亲长年在外为生计奔波,常书鸿最喜欢和三叔“混”在一起。三叔得过小儿麻痹症,腿不能动,左手又萎缩得厉害,但一只右手却能画出绝妙之笔。 这让书鸿非常仰慕,他不想上学,就想和三叔一样,天天痴迷画画。 然而父亲却死活不同意:“我知道你有画画的天分,可如今不是靠画画吃饭的年代。这么多年来,你祖母把首饰一一变卖补贴家用,才勉强维持,如今你祖母也老了,首饰卖完了到哪找贴补呢?你得体谅家里的难处,画画是消闲事,不能当饭吃。”
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这是书鸿在成长岁月中领悟的人生第一要义。 1918年冬天,遵从父亲的心愿,书鸿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结业时因为成绩优异,校长当场宣布他作为最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这一消息让家人都喜出望外。 毕业后没多久,书鸿又和相恋已久的爱人芝秀成婚。一时间,风光无两。 可爱情、事业的美满,依旧拴不住他深埋于心的艺术梦。1927年,常书鸿毅然登上去往法国的轮船,到法国学习油画。 隔年,爱妻受不了相思苦,来到法国与书鸿团聚。常书鸿在艺术的世界里遨游,妻子也非常喜欢法国的生活,两人还有了爱情的结晶:可爱的女儿常沙娜。 沙娜像 在法国九年,常书鸿的画作一再斩获金奖,还被选为巴黎美术家协会会员。 多幅作品更是被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美术博物馆、吉美博物馆等争相收藏。 《G夫人像》 如果一直留在法国,常书鸿的前程不可限量。 然而1935年的一次“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天,常书鸿在法国塞纳河畔散步,路过一处旧书摊时,他瞬间被书摊中一部《敦煌石窟图录》吸引。 随手一翻,常书鸿不禁赞叹:天啊!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宝贝? 瞧这雄伟的雕塑,瞧这构图,瞧这遒劲有力的笔触···他目瞪口呆,像被钉在书摊上一样,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天黑,摊主都急了:“喂,先生,你是不是想要这本书?” 常书鸿这才缓过神来,没带够钱的他,依依不舍把书放回原处。 第二天一早,常书鸿像失了魂一般,直奔吉美博物馆,他打听到那里正展览着大量敦煌珍宝。 一个小小的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2万多件中国文物 他越看越“恨”自己:你这个自以为很得艺术要领,一直为西洋文化所倾倒的中国人,对祖国如此灿烂而悠久的文化竟然毫无所知,真正是数典忘祖! 而当了解到这些正展览的敦煌珍宝,是法国“强盗”伯希和从敦煌盗买骗取来时,书鸿更是怒不可遏。 当即,他就做了一个决定:回国!守护我们的敦煌珍宝!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倒吸一口凉气,“放弃在法国含辛茹苦挣得的一切,人家会以为我们发疯了!” 陈秀芝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