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拍黄瓜”不再被索赔,为啥很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2:1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上海市公布了《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自2024年5月10日起,取消多个餐饮企业限制条件:“现场制售”经营许可适用于各类食品销售经营者,不再仅限于餐饮服务经营者,支持不同业态的混合经营。
对食品餐饮经营管理做减法,其实质是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五一假期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课题组曾披露,上海去年职业索赔投诉量高达24.6万件,近8000人年投诉量超过10件,更奇葩的是,有人在一年内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
“拍黄瓜”这道家常菜之所以成为“职业打假人”最爱举报的项目,主要因为它此前属于食品监管中“冷食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这一特殊类目,需要餐厅“办理专门的食品安全许可”“拥有不低于5平方米的制作凉菜的专间”等。而新近公布的《办法》把19项原有的经营目录限制简化为热食类、冷食类、生食类和自制饮品制售4类经营项目,让食品经营者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此后,小店因“拍黄瓜”被罚将成历史,真正体现出政策对餐厅尤其是中小餐厅友好的一面。
有关食品安全的“管”和“放”,长期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上海在这方面不乏经典案例。比如开在南京西路的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集仓储、制造、销售、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当时制造业工厂落地上海市中心并无先例,为此静安区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探索,在土地利用、生产许可、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积极协调,最终助力企业实现了方案落地。
又如盒马鲜生作为一种超市和餐饮、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业态,在注册时也遇到了“准入难”,浦东新区没有简单加以否定,而是做了几个判断:首先是价值判断,回答“新业态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问题;然后是技术判断,研究新业态注册过程中的体制性、机制性和政策性堵点,寻求破解方案;再是风险判断,即研究新业态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企业的业态布局、店铺装修和人员使用等给予技术指导,确保食品不被交叉污染。
星巴克烘焙工坊和盒马鲜生开门迎客后的火爆,都为政府探索监管创新的价值写下了鲜活的注脚,两者收获的商业成功也让两起个案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经典样本。但从市场层面,如何让更多企业成为监管创新的参与者、受益者,亟需从政策上改变“一刀切”的监管模式。能否让市场上更多的小咖啡馆、经营主体,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获得支持,茁壮成长,是优质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近两年,许多地方为了改善营商环境出台过不少政策,此次上海放开不同业态混合经营的举措,“冷食按冷食要求经营,热食按热食经营”、“在店里热加工粽子,不用再重新申请一张许可证”,正是很多经营主体在现实经营中的真实诉求。监管者以企业感受为导向,回应他们的诉求,在政策层面为他们解决实际痛点、堵点,是对企业发展最好的保驾护航。而支持不同业态混合经营,也是市场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场景的必要尝试,有助于提升市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