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军能提前半年攻下郑州 刘伯承为何一直不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17:08: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细观中原野战军战史,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作为中原最重要的城市,郑州却解放的最晚,周边的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宝丰等重要县市都已经打了一个遍,郑州却始终在国民党手里。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中原好像一只大桃子,刘伯承啃掉了桃子肉,只留了一个桃核。

是因为郑州特别难打吗?并非。论难打,郑州既赶不上洛阳,更不如省会开封。

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且一一看来。

一、河南被切开了

理解战术性问题,必须要从战役层面甚至战略层面考虑。

刘伯承不打郑州,不是因为郑州城难打,而是中原独特的战略形势。

中原在当时国共对峙之下,从军事意义上看并不是一个省,而是被切割的七零八落、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战略区。

什么是战略区?

举个例子,陕西省是一个战略区。因为西北王胡宗南统领三十万大军驻扎在西安,主要战略活动、兵力部署都在陕西,当然更西的甘肃、宁夏理论上也在胡宗南的辖下,但主战场在陕西。

所以陕西就是一个完整的战略区。

山西也是一个战略区。

阎锡山阎老西独占山西省,全部晋军受其指挥,与河北、绥远、陕西截然分开,徐向前率军打山西,从晋南打到晋北,交战范围、争夺区域基本都在山西。

所以山西也是一个完整的战略区。

以此类推,山东、河北及绥察、东三省、安徽加江苏,包括后期凸显重要性的湖北湖南,这些都是独立的战略区。

是不是战略区,跟刘伯承留着郑州不打有关系吗?自然有。

对一个完整、独立的战略区的进攻,有首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之分。

就像下中国象棋。中国象棋的终极目标是吃掉对方老将,一切运子、攻杀、防御,都以老将为中心。

战略区的中心城市,就是中国象棋里的老将。

如西安、太原、北平、沈阳、济南、徐州、武汉等等,它们都是所在战略区的核心城市。要摧毁国民党的战略区,必须首先解决这些大城市。即使不是最先攻这个城,也要先打他周边的城市。

辽沈战役自锦州、长春开打,兵锋虽不及沈阳,但着眼点在于卡住南北两点,对沈阳形成围逼之势。假设,如果打下锦州后不继续攻击沈阳,那么打锦州毫无意义,东北国民党军可以继续坚守沈阳。

就像下象棋,吃光了对方的车马炮,但迟迟不向九宫发动进攻,对方老将安然无恙,这就不是胜利。

大致说明白了这层意思,我们再来说郑州与河南。

不打郑州,就是因为,河南并不是完整、独立的战略区,打郑州意义不大。

熟悉国民党战史的人肯定会说了,这个论断不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第一战区就设在河南。内战之初,还曾在郑州设立了绥靖公署。还驻扎了重兵,从新乡到郑州,再到许昌、驻马店一线,郑州绥署以及后来的陆军郑州前进指挥部,统辖14个整编师40万人的大军。

当年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的公文

怎么能说河南不是独立、完整的战略区呢。

确然不是。

是不是战略区,不能光看国民党军的部署,而要看我军的部署。

其实河南从战略意义上分,大致分为四个战略区域。

第一片是豫西北,和陕西、山西接壤的部分,这里主要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

第二片是是豫北,也就是新乡以北,这里主要配合晋冀鲁豫区作战。

第三片是豫东,开封、商丘、周口等地,主要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第四片是豫西南,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地,中原野战军南进大别山,活动区域在此。

熟悉河南地理的朋友们应该能看出来,被分割出四大区域后,只剩新、郑、许、漯一条线。其中郑州是核心。

什么意思呢?在我军的部署中,郑州被弃置一旁了。

二、刘伯承和粟裕神同步

单纯说理太枯燥,咱们再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的作战路线看看,我军真正关心的地方是哪里。

从5次主要战役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一次,1946年5月,刘邓大军进攻豫北,核心目标是拿下安阳。

为啥要打安阳,前面说了豫北是一个小战略区,安阳就是这片区域的“老将”。刘伯承指挥大军把安阳周围剥了个干净,只剩下安阳孤城,还干掉了蒋介石投入重金组建的第二快速纵队(汽车、装甲车、坦克多)。后来由于安阳城防守太坚固,部队进攻时牺牲太大,于是暂时留了安阳敌军一条命。

进攻安阳前的战斗动员

刘伯承为啥没有再往南进?再往南就成了郑许漯小战略区了,而刘邓大军的后方在晋冀鲁豫,再往前没有这个能力,后勤补给跟不上。所以点到为止。

第二次,1947年6月,刘邓绕道鲁西南挺进大别山。

按理说,从河北南部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应该走直线,从安阳南下,过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直达大别山,也就是现在的京广铁路线,沿途都是平原,好走。

刘伯承没这么干!

你觉得好走,敌人也觉得好走。刘伯承没有直接南下,而是向东绕道,在鲁西南打了一圈硬仗,顺手歼灭了国民党精锐整编66师,活捉了师长宋瑞珂。

蒋介石部署重兵在郑州一带严阵以待,防止刘邓南下。谁知道刘邓却来了个出其不意。国民党军兵力在鲁西南不多,蒋介石号称要用黄河阻拦刘邓,一条河顶得上40万大军。结果自然是胡吹大气,把自己忽悠瘸了。国军拦河兵力不足,刘伯承顺利跨过黄河。

这个宋瑞珂挺有一点人情味。整66师被包围在羊山集,蒋介石着急万分,打电话叫他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宋瑞珂称,我师的伤兵太多带不走,我也不走。不顾蒋介石暴跳如雷,宋瑞珂继续坚守待援。

刘伯承这边也打得很吃力,起初是二纵司令陈再道指挥,刘伯承不满意,临阵换将叫三纵司令陈锡联统一指挥二、三两个纵队。打到最后,伤亡持续增加,在我军劝降下,宋瑞珂为了他手里那些哀哭震天的残兵着想,终于决定停止抵抗,束手就缚。

因为这点不多见的人情味,宋瑞珂后来得到了比较好的归宿。1960年被人民政府特赦,后来活到87岁,得享天年。

在鲁西南一顿大战,突破黄河,刘伯承这才杀进中原腹地。

宁可绕到鲁西南也不走郑州捷径,为什么?捷径上有敌重兵,反倒不如依托华东野战军,打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

第三次,金刚寺之战。

1947年12月,中野从大别山跳出来,和华野联手进攻平汉铁路。

目的就是切断中原大动脉,使华北国民党军和华中无法联系。

按理说直接打郑州,简单粗暴最好使。但刘伯承依然不想打。郑州易攻不易守,处在陇海线、平汉线的十字枢纽,就算打下来,敌人十几个师的兵力沿陇海线、平汉线,东西南北四面夹攻,根本守不住。

刘伯承避开了这个大十字路口,突发重兵进攻郑州南面的许昌,拿下了郑州南面小弟,截断了平汉路。国民党军速派整编第3师北上救援,企图恢复平汉线。

中野独力打整3师有些吃力,因为当时主力部队四散在豫西南。刘伯承、陈赓便请求正在河南配合作战的华野陈唐兵团(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和政治部主任唐亮指挥)加入战团。

华野这边请示,粟裕当即同意!有这么好的歼敌机会,还分什么你的我的,华野部队立即跟上,接受中野统一指挥。

整3师虽然实力不弱,但之前在豫西追击陈赓兵团,被陈赓以牵牛战术拖来拖去,部队饥疲,战斗力打了折扣。结果在遂平县金刚寺、祝王寨一带,被陈赓兵团加华野三纵合围。打了一夜,整3师就被刚猛无俦的华野三纵歼灭,9000余兵力被全歼。

第四次,解放洛阳。

此战发生于1948年3月,最能显示郑州的尴尬定位。

洛阳在战略上与关中战局息息相关。当时彭总指挥西野在宜川打了个大胜仗,干净利落地歼灭了胡宗南主力整编29军,军长刘勘毙命。

胡宗南极为震惊,慌忙调洛阳的裴昌会兵团返回关中。

据此可知,即使在国民党军的部署中,洛阳、三门峡一带也不属于中原战略区,而是关中的附属区。

裴昌会兵团一走,洛阳顿时成了空城。洛阳虽不是省城,但两千多年的古都,国祚气脉钟灵于斯,那也不是等闲之地。蒋介石急调青年军206师到洛阳戍守,火线提拔土木系干将邱行湘为中将师长,坐镇洛阳。

我军打洛阳的是谁呢?

还是金刚寺之战的黄金搭档:陈赓加陈士榘,中野加华野合力作战。

洛阳战役打得很艰难,整整打了七天七夜才解决。

一难在于邱行湘意志很坚决,誓言打到最后一兵一卒。这个人不光有口号还很有办法,洛阳城的城防工事在他手里修建的很有层次,我军攻克洛阳外城后,向内城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牺牲。若不是陈士榘的重炮发挥作用,洛阳估计能坚守到郑州国民党军来援。

二难在于洛阳独特的地形,背依邙山,前临黄河,又有众多黄河支流在附近,我军兵力展开比较困难。

所以才打了七天七夜,中央军委甚至还给率先攻破洛阳城的部队授予洛阳营的荣誉称号。

解放洛阳后,整个豫西即落入我之控制。

如果不是先打洛阳,而是挟金刚寺之战的余威,直接北上攻郑州,拿下郑州自然也不在话下。但是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吸引四面之敌前来会攻,当时我军在总兵力上并不占优势,过早与敌决战时机不好。

郑州只是一个交通中心,而非战略区重镇,打下来没有足够的好处。反倒不如打洛阳, 以较小代价控制豫西,将中原割而据之,这样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第五次,豫东战役。

这次战役的主角是粟裕和华野。

1948年6月底至7月初开打,战果是攻克开封,歼敌区寿年兵团和黄百韬整编25师一部,共约9万人。战果是金刚寺之战的十倍。

这次战役,几乎逼近郑州,但仍舍之而不打,这是粟裕与刘伯承在战略上的高度相知、高度默契。

动机是什么呢?

粟裕原本想在鲁西南一带寻机干掉邱清泉第五军,但邱清泉很狡猾,与其友军靠得很近,加上他本部兵力又极为强悍,粟裕找不到歼敌之机。便令陈士榘率军在西线猛攻河南省城开封,本意是以开封为诱饵,逼迫邱清泉回援开封,然后发挥我军机动特长,在运动中割裂第五军与其他国民党军的联系,进而歼灭之。

至于开封城打不打得下,这个倒无所谓。谁知陈士榘兵团太猛,直接将开封拿下,如此一来,豫东一带以开封为界,被华野控制了。

其后粟裕大展经纶之手,在睢县杞县一带割开国民党军,将倒霉蛋区寿年兵团全歼。创造了孟良崮战役之后又一次大捷。

还是那个老问题,粟裕为什么不打郑州呢?干掉这个交通枢纽,可能中原战局就更乱了,不光豫东、鲁西南国民党军都要往郑州跑,去夺回这个枢纽,连压在刘伯承头上的胡琏也势必向北转移去救郑州。

答案还是,性价比不高。

打开封、打豫东商丘诸县,华野部队有依托,打完就能撤回山东休整补充。

如果越过开封再向西,华野大军也陷入无依托作战,而且有可能被国民党军四面合围,危险太大,不划算。所以粟裕也是见好就收,与刘伯承一样,只求控制河南四边,而不击其腹心,确保主动权始终在我。

围棋里有谚语云:金角银边草肚皮。

刘伯承、粟裕两位大神,在河南的用兵之道,验证了围棋战略中蕴含的战争原理。

三、白崇禧也看透了郑州

其实当时局势,不光刘、粟看明白了,国民党军中也有高人。谁?

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坐镇武汉,统领华中国民党军,对郑州的影响力甚至比徐州陆军总指挥部还大。

南北铁路贯通之后,郑、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白崇禧之所以出镇武汉,直接动因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到了华中。

所以白崇禧的战略任务,不仅包括稳固华中,还包括间接支援中原。

但是纵观1947年刘邓挺进大别山之战后的战况,白崇禧始终对北上支援河南战局非常消极,拒不发兵救应河南。

上文提到的金刚寺之战,就鲜明体现出白崇禧的判断。

陈赓、陈士榘合力截断平汉线,蒋介石着急要打通平汉线,给白崇禧去电,要他赶紧解决平汉交通动脉。

白崇禧拒绝了。

是平汉不重要吗?当然很重要,白崇禧也知道,但他不想发兵北上。

白崇禧与蒋介石不同,蒋介石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整体观不行。白崇禧知道自己的核心任务是将刘邓大军赶出大别山,经过几个月压迫驱赶,刘邓大军已经渐渐吃不消。破击平汉路是共军的诱敌之计,为大别山共军减轻压力。白崇禧不上当。

这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白崇禧也认为,华中部队重点不在郑州,即使运去重兵,也无法形成战略核心,郑州四通八达,有流动之利,而无固守之资。

战略家要有定力,有毅力,不利固守之地,决不能置以重兵。

蒋介石一再下令,要白崇禧派主力北上许昌,白崇禧一开始一兵一卒都不想派。后来架不住蒋介石连番急电,便同意让李铁军的第五兵团北上。

李铁军兵团只有两个整编师加一个旅,兵力寡弱,过去徒然是送死。

白崇禧之所以舍得派出去,乃在于这个李铁军兵团是中央军嫡系,李铁军是黄埔一期,急于在中原战场立功。

但是白崇禧内心很抵制,也很反感老蒋瞎指挥,于是给各部下令,要给第五兵团提供大力协助,确保如期恢复平汉线、收复许昌城。

事实上呢,白崇禧不给五兵团提供侧翼保障,只让李铁军孤军前进。

结果,李铁军的五兵团被陈赓、陈士榘歼灭一半兵力,整3师覆灭,整20师由于前进的慢,躲过了一劫。

蒋介石本来应该生气才对,但金刚寺之战后,他惊讶地发现,刘伯承并没有趁机扩大战果,继续向北攻郑州,也没有向南继续打大别山,而是维持了个不进不退的状态。

只要郑州国民党军一有南下姿态,刘伯承随时有可能撤退。

蒋介石这才明白过来,娘希匹,共军破击平汉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既不能长久地占据平汉线,也无法攻克并固守大枢纽城市郑州。

金刚寺之战、整3师覆没,全都是无谓的牺牲。围绕郑州和平汉线做文章,根本就文不对题,人家共军就没往这使劲。上了共军的大当了!

老蒋追悔莫及。

1948年年初,蒋介石在白崇禧无声抵制之下,终于弄明白中原战局的关键,这个关键就是:郑州不是关键。

蒋介石对华中、华东、关中等地的兵力进行了大范围调整。

其总体部署与解放军的总布局对应起来了:

1.洛阳归关中胡宗南照管,派胡部主力裴昌会兵团把守。

2.开封、商丘国民党军归徐州陆军总指挥部指挥。

3.信阳国军归九江指挥部。

也就是说,老蒋也有样学样,把河南进行了战略切割,东一块西一块南一块。不再以郑州为中心了。

兵力分配也按照这个原则。

河南省及其周边毗邻地区,共驻扎66万人。

其中强有力的兵团共有5个,中央军五大主力中的两个(邱清泉、胡琏),胡宗南的裴昌会兵团,白崇禧桂系二张兵团(张淦、张轸)。

这5个兵团分别驻扎在郑州的周边,唯独大十字路口郑州,只放了一个孙元良兵团,实力最弱。

这么一来,在国共双方的大棋局里,郑州彻底沦为鸡肋了。

四、郑州解放

刘伯承真正下决心解决郑州,已经是1948年10月了。距离上一次刘伯承最有机会攻下郑州,已经晚了6个月。

晚了6个月,很值得。

自1948年4月以来,中原战局发生了令人眩目的变化。国民党军惧怕华东野战军南下徐州,不断将其兵力东调,中原兵力越来越空虚。

白崇禧看到危机,将其重兵向河南移动,胡琏兵团已经前伸到确山一线,非常吃力地填补中原兵力空白。但白崇禧又不敢过于远离武汉,郑州四战之地,他也怕守不好。

郑州,这座民国以来骤然间崛起、交通意义超过开封的新兴城市,终于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

当时蒋介石决意发动所谓的徐蚌会战,为形成兵力优势,将河南的几支主力部队都调往徐州。邱清泉、李弥都调去了,郑州孙元良也弃守城池,向徐州集中了。

郑州城只剩下隶属于两个军的杂乱部队,仅有兵力1万多人。

像郑州这样的大城市,没有10万人绝对守不住。只留1万人,等于向刘伯承发出告示:你们来吧,郑州我不要了。

刘伯承一点也不客气,迅速指挥豫中大军向北围拢过去。

郑州守军此时已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中野大军刚刚切断城北的黄河铁路桥,城里就慌了神,一股脑逃出城去,结果在城外被围住,一番激战,国民党军大部缴械投降,被歼灭1.1万人,其中生俘、投降者达9500人。

1948年10月22日中午,中野大军开进郑州城。

毛泽东闻讯兴奋地致电于刘邓:“郑州解放,将永我为有……”

什么叫永为我有?洛阳解放了两次,开封解放了两次,郑州只解放了一次,但决不会有第二次了,中原彻底被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占有,敌人再也打不回郑州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