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天,《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 文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 这些思想和观念,就像珠玉一样,串起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隐伏与遮蔽,不乏断裂与失序,但总体而言,这些价值维度,乃是中华民族政治思想、伦理观念乃至价值空间的主要支撑。 何谓天?何谓道?不外乎这些根植于民族心灵深处的维系。或者可以说,这些语词,以及附着于语词后面的思想与意识,指导着,也承载着;激荡着,也冲刷着;覆盖着,也晾晒着……中华民族能够一次次走出历史的三峡,直面浩博的大江大海,与这些原生动力密不可分。
政与治,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某种融通与统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培育,人文的勃兴,均在政治均衡的框架下得以释放。事实上,这也是自古以来政治家格外强调“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关键所在。为政之道,首在养民。不管是市场主体,还是民众个体,既然都在其中,就应该能够感受到来自国家乃至各级政府机构的关怀,这其实体现的是一种良性互动。国泰与民安,是相互成就的。惟其如此,才会让老百姓有稳稳的幸福。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刚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固然是一个沉甸甸的年份,即如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的,“雄安新区画卷徐徐铺展,天津港蓬勃兴盛,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发,内蒙古大草原壮美亮丽,河西走廊穿越千年、历久弥新,九曲黄河天高水阔、雄浑安澜,黄浦江两岸物阜民丰、流光溢彩……祖国各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于个体民众而言,又何尝不是获得感满满的一年。“一年来,改革开放不断催生发展活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增设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科创板顺利启动推进。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万亿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许多药品降价了,网络提速降费使刷屏更快了,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基层减负年’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当行政与民生相辅相成,高度一致时,则必然会激发出市场主体与一般民众的热情与创造力,并形成可以冲决一切困难与险阻的磅礴力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是因为能够把各种力量汇聚起来,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强国必先富民,民富自然国强。而高效的行政,无疑会成为强国富民的保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一个国家的政治理论也会面临着诸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而言,如何打捞、承继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实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无论如何,传统社会的“政在养民”,与现代社会的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等治理经验,一脉相承。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根源所在。 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同往常一样,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朴素的话语中,寄予的是深植于民众中间的感情。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份惦记和体贴,注定将会温暖整个冬天、整个2020年。 政在养民,为政以简。民生足则国运兴,民本固则国家稳。一部5000年中华民族发祥史,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也应该看到,不管路途多么艰难,从总的历史长河看,发展之势,不可阻挡。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饱含泪水?为什么我们对未来仍有信心?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文明的力量,我们相信制度的力量,我们相信民本思想始终是中华民族不绝如缕的精神价值。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这是铿锵的宣示,也是庄严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