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整个湘菜菜系中,对湘人来说,唯有辣椒入味,这道菜算可口了。但另有一道菜,把血浇进去,血中有肉,肉外见血,红棕色相,奇香扑鼻,那味道更有特色,只要品味过这道菜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好!好!这道菜便是永州血鸭。
血鸭的来历也有一番典故:相传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率众将士攻下了永州城,当地老百姓为慰劳起义军,也前往军中与厨子一起忙活。可是在杀鸭拔毛时,鸭身上的细毛却怎么也拔不干净。这时临近开宴了,一位老厨子急中生智,先是把鸭肉砍成块,下锅炒好后再将生鸭血倒进鸭肉里,继续炒拌成糊状,这样一来,在鸭血的掩盖下,鸭块上的细毛自然看不见了。到了开宴时间,一碗碗拌有鸭血的鸭肴全部端上了桌,大家吃后交口称赞,这时有人问老厨子这叫什么菜,老厨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最后还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说了句:就叫它“永州血鸭”吧。于是“永州血鸭”便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历代永州厨界精英潜心钻研、精心烹制,“永州血鸭”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于世。
据说禽类羽毛营养成分并不亚于肉体,只是干硬粗糙,既难入口又难消化,人们在宰杀禽类后必定要褪尽毛羽脏污,才可烹食。鸭子属于水禽,水陆两栖的生活习性形成了不同于家鸡的羽绒特点,除了遍体管状羽毛,还密布无数的绒毛,特别是到了一定的生长期,正是肥嫩时,初生的粗毛将出未出,宰杀后很难从肉中拔出,体外绒毛更难拔尽,要是上了年纪眼睛老花的家庭主妇,尤难胜任,为此只能无奈而止,民间就有“鸡毛不吃半根,鸭毛能嚥一斤”的说法,最后用鸭血来个障眼法,果然是巧妙对付苦于褪尽鸭毛的招法,一个血肉模糊的“炒作”,却成就了一道名菜,堪称歪打正着。其实真正考证起永州血鸭来,不知要早于太平天国多少年,成名永州血鸭,得助于“造反”名人,是一种传说,也是一种造化。
我对这道菜的情感深入记忆里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个年代一月难得几回荤,如有口福吃鸭肉,大都是晚餐(除非过节,有客人来,中午也吃)。我的家乡习惯把鸭子切成小块,爆炒后,再淋上血,再翻炒几下即可,有的放点酸辣椒,再佐以花椒生姜大蒜等调料,味道更出色。 特别是晚上没有吃完的血鸭第二天放在饭里再蒸一下,血盐入味,味道更佳。第二天早上,谁家的小孩吃血鸭,那是一种荣耀,如果你没得吃,站在旁边,一定会流口水,乖乖,真是好味。
整个永州地区做血鸭的方法有许多种,各自成师,花色不一,用血各异。有的血里加醋,有的血里放盐,有的血里什么也不加,却都称自家是正宗。家乡县城的紫水河畔有一家专营血鸭的夫妻店,选用定点放养的鸭子,那鸭全用谷物喂养,大小适中,宰杀时鸭血与老坛酸水掺和,精心做成。每份皆为全鸭一只,每天限量供应,生意火爆。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湖南经视对该店作了专门报道,让该店广为人知,很多人慕名而来一饱口福。由于味道好,份量足,凡是来店吃不完的无不打包光盘而去,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正宗血鸭。
来广东三十年了,终究是异地他乡,难免常有思乡的感觉,无非思念亲情,向往家乡菜的口味。凭心而论,口味好的菜当属湘菜,湘菜一定不能缺席永州。每次回到家乡,亲朋好友都会为我准备一盘血鸭,我甚至来者不拒,将朋友送的血鸭带到广东、北京等地,送给远方的朋友分享。
你要是来到我的家乡,我也会端上一盘血鸭,请君品尝,你一定一吃忘不了,不虚永州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