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天欲雪,诗心世长存——悼念叶嘉莹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06:0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嘉莹先生。图片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寒意浸染津门,恰似为一位世纪老人送别。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在天津将欲雪的黄昏,轻轻合上了她如诗如画的篇章,留给世间无尽的哀思与怀想。

叶先生一生,宛若一首长诗,跌宕起伏,韵味悠长。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浸润诗词海洋,吟诵千年绝唱。战火纷飞,颠沛流离,她却始终初心不改,以诗为伴,以词为友,慰藉心灵,照亮人生。她曾言:“我的一生,是为诗词而活。”这份执着,这份纯粹,怎不令人动容?

叶先生,不仅是诗坛巨擘,更是杏坛名师。她一生奔走,致力于诗词的传播与推广,足迹踏遍五洲,桃李芬芳满园。她授课时,激情澎湃,声情并茂,将诗词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引领无数人叩响诗词的大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自20世纪50年代起,她在中国台湾的多所大学任教,播撒着诗词的种子。随后,她远赴重洋,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留下客座教授的足迹。1969年,她移居加拿大,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她用英文讲解中国诗词的音乐性,现场吟诵李白的《将进酒》,抑扬顿挫的语调,尽显诗歌的豪迈与浪漫,将诗词的魅力传播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叶嘉莹的心,始终与祖国紧紧相连。1979年,她毅然放弃海外的安逸生活,主动申请回国义务讲学。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她以深厚的学识和满腔的热情,讲述着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智慧。她写下“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表达了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

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叶先生解读王国维的“境界说”,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娓娓道来。她指出,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地攀登,不断地超越,才能最终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在南开大学,先生讲授杜甫的《秋兴八首》,她饱含深情地吟诵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更是一位无私的奉献者,用自己的力量,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传承给下一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先生的离去,是诗词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憾事。但先生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她对诗词的挚爱,对教育的执着,对文化的传承,将化作春雨,滋养一代又一代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南开大学的校园里,迦陵学舍的灯光依然昏黄而温暖。叶先生曾说:“我是一个在诗词的国度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 她的一生,是与诗词相伴的一生,也是将诗词之美传递给世人的一生。叶先生虽已远去,但她的诗词,她的精神,如同冬日寒梅,傲然枝头,暗香浮动。愿她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够诗意地生活。让我们继承先生的遗志,守护中华文化的瑰宝,让诗词之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宋波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5/69/14486869.html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06:10:51 | 只看该作者
叶嘉莹(Chiaying Yeh,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号迦陵,女,满族,出生于北京,本姓叶赫那拉,满族,后成为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出版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数十种,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4中华文化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1950年被台湾大学聘为教授,并先后受淡江文理学院、教育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和辅仁大学的聘请,教授诗选、文选、词选、曲选、杜甫诗等课程。

2024年11月24日下午,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