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神何时走下神坛?
多年来,各地土地财政一直为国人所诟病。今年国家级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又一次提出这一热点老题,有的直言:依赖土地的财政是没有希望的财政。
由于有土地垄断、独家经营的制度自信和法律保障,各地政府不仅咬定土地这一奶头毫不松口,而且越咬越紧,不惜咬掉乳头吸尽血汁。据说地方财政从土地生意中获利喜出望外,平均占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然而如此的“中国创造”仍然改变不了资不抵“债”的现状,权威信息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达18至20万亿元,几近全国年财政收入的两倍,尚无人承认是“恶意透支”,甚至有人安慰国人说,美国是全球首富,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债务国呢!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权力底气,何患地财枯竭!还有一种解说是,盘活土地资源是为发展经济,飙高地价是因为房产市场需求;巨额负债是由于加大产业投入准备后劲。于是土地万能成了各地官员的共识,土地财政万万不可或缺,终于被请上了神坛。
土地是万物之母,也是祸福之源。人类历史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战争皆因土地争端而起。有人说从满清康熙攻城略地到民国、中共抗日守土,都为了手上政权脚下土地,但从未想过“卖地”生财。土地革命最大的成功是争得了土地,如今改革最大的红利还是离不开土地,土地的直接交易所得成了地方政府财政至少半条命根子。同时积二、三十年之寒,何止冰冻三尺?看看天价房,算算成本账,地价无非是主要成本,全由地方政府说了算、算了收,毫不含糊。可以说,从来没有谁比现今的地方政府“热爱”土地,更没有谁更与土地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房价的高昂与坚挺代表了某种强势,也是对地价的响应、回报和激励。为此,哪怕你是百万富豪,只要去一线都市买一套住房,马上教你变成“负”翁,光荣成“房奴”!
土地财神有地方虔诚的香火供奉,代表了一种“信仰”、依恋和势力。要是真心让房价回归理性,首先应由地价回归地气。堪忧的是接“神”容易送“神”难。房价与地价联手同盟,合金成一块硬骨头。近年来舆论一说调控房价,便有声音喊“救命”:房地价一跌,地方政府怎么活?尽管有来自顶层的“国五条”、“国八条”并作“十三道金牌”,我地价昂首增长,谅你房价敢跌到哪里去!这样一来,如果通过深化改革来啃这块改革中形成的“硬骨头”,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超强的“牙齿”,谈何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