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流传至今的劝学格言,意思是只要发狠读书,“学而优则仕”,田舍郎便能荣为朱紫贵,将有如期而来的权势、荣耀、财富和美女。至于“刘项原来不读书”,那是趁“天下无君”、夺权争霸闹“革命”的非常事,该当别论。“文治武功”是谓治国安邦离不开文明发展,离不开文化人,离不开读书。就个人而言,读书果真是跳龙门登天堂的华山一径。
书在传统意义上是知识的载体,其价值无以伦比。如今且不论书已衍生出许多新的变种,也不论读书的目的和作用,只议“书中有黄金”的歧义。前不久,上海的一次书展会上,一套《黄永玉全集》14卷特精装本标价12.8万元,置顶了国内个人全集售价高位。其实,此价位横空出世也是“渐进”而来,图书近年来不甘高雅宁静,一头扎进商海,与市场共舞。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功夫全在书“外”。过度装祯,极其奢华,价格虚高,竟成常态。许多皮相贵族化的图书,动辄成千上万元,不知吓退多少寒门读书人!书的主要功能大约在载史、传道、资治、教化等,就内容博大、知识精粹、成就突兀、能量恒久、影响深远而言,至今无人敢说自己的书超过国学经典或四大名著;而多年来,无论书肆地摊,到处可以萝卜白菜的价格买到国学经典和四大名著。尽管“新”书与古典书的出版发行有成本上的差异,但靠“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价格才是推销“自我”的唯一之途吗?难道全是出版人和销售商的不是吗?许多人坦言,因为正版书价上了天,只好看地摊廉价的盗版书。
“耕读传家”是我国历代推崇并传承的好“家风”。一个不读书抑或无书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周总理力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国家和社会不断发起全民读书活动,强调公民学历外知识更新能量充电,以适应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但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民人平读书量仅4.39本,呈持续萎缩状,远远不及发达国家,须知一些曾经是“文化沙漠”的国家比我们的网络快餐文化更先进更普及,尚且钟爱纸质读物,以五千年文化古国自豪的我们能不自省?
“书中自有黄金屋”未免有些封建落后意识和文化糟粕。但当代的成功读书人不该过度误读了这句名言,精明的产销人也不该仅仅看中图书生意中的“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