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70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16:4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谋生?
这个说法其实很正确,没什么问题。人都需要吃饭,都要谋生。现代社会里,大家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才能够顺利谋生。读书当然是谋生的一种必要手段。觉悟再高的人恐怕也很难否认这一点。
读书是为了过更好的日子?
这个说法也很正确。人都想过更好的日子,谁也不想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地过一辈子。通过读书获取更有效的技能,提升生活质量。这没有任何错误。
读书是为了增加自己生命的深度?
这个说法也很正确。人的灵魂需要滋养,需要壮大,知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养分。它能让人活在一个更广大的世界里。这个目的也没有任何错误。
读书是为了国家富强?
这个说法也很正确。我们是国家的一分子,生于斯长于斯,对它有一份情感,承担一份责任。通过读书为它更好地尽一份力,让它变得更美好,这也没有任何错误。
读书是为了人类的进步?
这个说法当然也很正确。高尔基都说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咋地,你不服?
这些说法都正确,说明什么?
说明读书的目的不是单一的,就像你活在世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养育孩子,是为了寻找爱情,是为了孝敬父母,是为了美化市容,是为了替国家增加一个称职的壮劳力,是为了给人类进步添油加火?
实际上,你很难找出某个单一目的。如果你的人生只有一个目的,那么它必然是偏狭的。读书的道理也是一样。读书求知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你生活目标是多元的,读书的目的也一定是多元的。
当然,有时候这个目的会被缩减。
比如说,你要是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里,家徒四壁,连吃饭都成问题。这个时候你读书的目的可能就会变得非常功利:拼命做题,考上好大学,改变命运,让自己不至于一辈子受穷,让爹妈不至于无钱看病。
我曾到贫困山区去过,劝说过当地某个孩子继续求学,不要中途放弃。那个时候我劝说的话术就是上面那一套词儿。我为什么不说“你要好好学习,好为祖国富强出一份力”,或者“你只有好好读书,才能为人类进步做一份贡献”呢?
因为面对那个孩子,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忍心那么说。
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抗战时期的中学生,面对日寇入侵,山河破碎,同胞流离死亡,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丝毫读书为国的想法,我觉得也是没有心肝的。当年随着学校辗转流落到大西南的学子们,恐怕心中都怀这样的信念吧。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救亡图存压倒一切,跟它一比,很多别的信念都会变得黯淡。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生活在《三体》世界里,面对外星舰队的入侵,恐怕“为人类的生存而读书”,也会成为压倒性的理念。
这些特殊环境会窄化我们的生活,压缩我们的目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这不是正常的状态。极度的贫穷也好,国破家亡的威胁也好,都是我们应该摆脱、应该克服的东西。努力摆脱贫穷、拼死战胜敌人,不就是为了有一天大家能够活在艳阳之下,拥有自由的、多元的人生吗?
在这样的人生里,活着不应该只为了一个目标,读书也不应该只有一个目的。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灵魂、建设自己的国家、满足自己的好奇、跟上人类前进的步伐等等。这些目标不应该彼此遮蔽,而应该彼此丰盈。
如果非要把这些都综合起来,为读书设定宽泛目标的话,那么它就该是:知晓什么是美好的生活,然后有意愿和能力,为它而战斗。
那个孩子抢过话筒,说“我们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问题啊。为了祖国的文明富强而读书,肯定是正确的。但是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好几篇文章,并不是很赞成这个孩子的表现。为什么呢?我多少也能理解那些文章的忧虑。它们是担心一个目标对其他目标的“遮蔽”。
当孩子这么说的时候,是在反驳“读书就是为了钱”。这里就暗含着两者的冲突。事实上,这两者不应该有冲突。那个“名师”言论荒谬,挨骂也算正常,但是不能因为他言论的荒谬,就否定读书赚钱本身的重要性。我们每年都在讲GDP增长,讲国民收入的增长,这就是钱啊。“为钱而读书”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目的,“为国家富强而读书”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目的,在演讲过程中没有被提到的“为扩大视野而读书”“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也是非常合理的目的。它们之间不应该有冲突,因为富强的中华断然不能由一群贫穷、无知、缺乏好奇心的国民来实现。
我观察了一下,那些对孩子隐隐约约表达不满的作者大多是中年人。其实他们的不满并不是针对这个孩子,而且也不见得是针对这句话。那些作者的爱国心也不见得就比这个孩子弱,只是他们是过来人,对于宏大理念的“遮蔽效应”心有余悸而已。
凡事有小就有大,话语同样如此。大本身不是错误,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里,它几乎本能地具有遮蔽效应,把小的言语吞没在它的影子里。
这就像在闲谈的时候,如果有人说“我是为了祖国富强而读书”,那么对话几乎就终结了。因为这个时候再说什么别的,似乎都显得格局太小,理不直气不壮。这种“遮蔽”效应并不是这句话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面对这句话的心态问题。
中年人从小就经历过这样的“遮蔽”氛围,所以他们是敏感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敏感呢?也许是他们更迟钝,所以感受不到遮蔽效应;因为是他们更聪明,已经避免了遮蔽效应。至于到底是哪个,我就不清楚了。
  来源:微信公号“押沙龙yashl”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