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8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5分钟“采样圈”背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迎大爆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7:4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谭丽平

“最近的核酸检测量非常巨大,一个点平均每天的人流在1000到2000人次,尤其是采样护士紧缺。现在的采样护士很多上班不敢喝水、上厕所,非常辛苦。”5月12日,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家》。

5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出,“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也对各地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均已推出了常态化措施,持有2~7日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成为进出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必备“通行证”。

核酸检测常态化,最具考验的环节是核酸采样点的建设。根据5月13日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

《中国企业家》注意到,核酸检测常态化以来,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又称独立医学实验室,简称ICL)正承担着检测重任。 以5月6日北京市东城区公布的第一批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为例,总共139个点位中,129个点位均由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承担,包括吉因加医学、谱尼医学、迪安医学、尤禧医学等。 多位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核酸检测的压力很大”。

全国多地增加的常态化采样点中,预计大部分检验任务仍将由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承担。在过去,起步晚,体量小,渗透率低,是独立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标签。而今,不断扩大的核酸筛查规模,正让ICL疾速步入台前。

2021年,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等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业绩均实现了飞升。此外,凯普生物也在今年3月提出,拟在重庆、南昌、武汉、杭州四地扩建新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

不过,在业绩攀升的同时,“造假”等负面新闻事件也正源自于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这是一个因疫情被迅速“催熟”的行业。

来源:视觉中国

未来或新增75万个检测点

“15分钟核酸服务圈”,也就是实现核酸采样步行15分钟可达。虽然这一举措目前主要是针对大城市提出的要求,但常态化核酸检测,已成为许多城市的“标配”。

北京为满足5月12日起公共场所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自5月10日起提供“分区单双日”核酸检测服务;河南要求原则上城区每3万人设置一个便民核酸检测采样点;辽宁大连在全市范围每周开展一次常态化核酸筛查;江西省对非重点岗位、非特殊行业、非公共场所及非暴露型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人群,实行3天1检;武汉5月3日起调整为每3天组织一轮扩面核酸筛查……

在一些大城市,核酸采样点和人口比例大致为平均每万人2~3个。比如,截至5月12日晚,上海全市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超过9900个点位,其中超5700个点位已开放运营;截至5月8日,杭州全市共设立采样点9900个,采样通道16583个;深圳则按每3万人建设1个便民核酸检测点的标准,打造“1530”核酸服务圈,高峰时期全市便民核酸检测点近7000个、投入医护人员近3万人。而上海、杭州、深圳三地的人口总数,分别为2490万、1220万、1760万。

常态化核酸检测背后,则是一笔庞大的经济账本。

太平洋证券以北京的核酸检测价格,初步计算了市场规模。北京自5月3日起新冠病毒核酸单样本检测价格由每次24.9元降低至19.7元,混合检测价格同步由每样本5.9元降低至3.4元。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长春、山东为例,其人口数量合计超2亿。假设大规模核酸检测采用10:1混检措施,按照平均每人每月检测8次计算,则上述地区的单月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为56亿元、半年化市场规模为336亿元;若照此推广至全国,以40%的渗透率计算,则单月市场规模达154亿元,半年化则达922亿元。

摄影:曾靖

在疫情不断反复的状况下,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发展迅速。

公开资料显示,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又称独立医学实验室,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和服务,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

东兴证券研究员胡博新认为,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是新冠病毒检测的主力军。比如,在疫情期间,武汉地区的新冠病毒检测中,ICL检测量约为80%,公立医院检测量约为20%。

从北京公布的核酸检测点来看,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也占了绝大多数。一位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员工告诉记者,目前北京的街道核酸检测点大多由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承接,即便以往医院的采样,也多是送往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去检测,这是因为检测“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家》,公司实验室坐落在北京丰台区的基地,因此公司主要接的是丰台区的街道大筛查,目前(中同蓝博)在北京有一百多个采样点。今年三四月份,政府要求扩大实验室,但目前最难的点在于招聘,“实验室的人手非常紧缺”。此外,目前前线的采样护士,也常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

北京焕一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在北京也有三十多个采样点,平均每个采样点一天采集样本在1500到2000左右,也同样存在检测压力大、实验室专业检测人员缺乏等问题。

庞大的不断扩张的检测需求,传导至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医护人员的缺乏。

近日,《中国企业家》检索某招聘软件发现,不少机构正在密集招聘“核酸采样员”“核酸试剂检验员”等。且给出了优厚的待遇,500元/天~900元/天,五险一金,包三餐等。以北京地区为例,拥有PCR证书(即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人员上岗证)、检验师证书的人员,薪资更高,900元一天,月薪在15000~28000元。普 通采样员薪资则在10000元~11000元/月左右。

从招聘的城市来看,需求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这些城市,也正是积极推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集中区域。

近日,有关“助理新冠检测实验员日入1500元、中级新冠检测师2000元一天”等招聘信息在社交网络上刷屏。对此,上述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告诉《中国企业家》,普通采样员应该还没达到这么高的薪资,不过,对于急缺又需要证书的实验室检测人员,确实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5月9日,上海证券发布的行业周报称,仅 考虑城市人口,全国范围内至少将新增75万个检测点。相应地,需要的核酸采样员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拥挤入局

五一期间,一家成立于4月26日的医学检测公司,注册后不到两周,就已在5月9日承担起了北京朝阳区居民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这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这家名为“北京朝安医学检验所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成立于2022年4月26日,法定代表人为徐野,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目前公司尚只有股东和员工共3人。

此事发生后,不少人对朝安医学的“光速上线”感到质疑。《国际金融报》称,由于新冠的高传染性, ICL这种实验室一般也需要相关资质(P2级别),通常需要牌照准入。像这类企业还需要经过前置审批,该审批承诺办结时间为20个工作日。

但该公司从注册到“上岗”,时间不到二十天。目前,平台上也没有留下该检测机构的联系方式。

摄影:曾靖

在武汉疫情暴发后,最初的核酸检测利润颇高。据开源证券的测算,华大基因2020年的新冠检测试剂,单盒的净利润能达到50元。达安基因在2020的半年报里披露,它生产的核酸毛利率高达85.39%。

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内,核酸检测上下游的入局者越来越多,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自新冠疫情发生至2022年4月,全国已经完成的核酸检测人次为115亿。

今年4月1日,国家也下调了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规定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这已是全国第四轮核酸检测降价。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定价已经逼近3到5元的生产成本,薄利多销已成为行业主基调。

据观察者网报道,国内大规模核酸检测铺开之后,各地ICL均面临了较快的市场增长。目前,各地政府采购ICL核酸检测已经形成了规范操作。

截至2020年3月,国内在业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共有1570家。 但最近两年,新增了多少ICL,并没有公布新的统计数据。记者查阅企查查数据发现,目前国内的医学检验相关现存企业共3.8万家,主要分布在湖南、山东、广东、江苏等地。2020年新注册相关企业近3500家,2021年新注册相关企业近2500家。截止到5月12日,今年共新注册相关企业380余家,其中4月份新注册最多,共110余家。

摄影:邓攀

尽管进行医学检验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据广发证券研报统计,目前ICL行业龙头企业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达安基因,这四家累计市场份额已占国内第三方医检市场的70%左右。

在疫情暴发的2020年,迪安诊断的营收直接冲破百亿元,达到历年最高值;金域医学的净利润增长率最高,达到275.24%;凯普生物的净利增长率也超过一倍,且营收增长率高达85.7%。

到了2021年,三家公司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金域医学营业收入为119.43亿元,同比增44.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89亿元,同比增长47.03%;迪安诊断营业收入130.83亿元,同比增长22.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3亿元,同比增长44.83%;再次递交招股书的艾迪康,则在2019年~2021年分别实现收入17.29亿元、27.42亿元、33.80亿元,年内溢利(净利润)分别为7044.3万元、2.89亿元、3.23亿元。

虽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CL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最近三年却迎来了大跃进式发展。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在2020年时,国内ICL市场渗透率在6%左右,日本为67%、欧洲为50%、美国为35%。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ICL市场由2016年的117亿元增至2020年的1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0%;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4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4%。

不过,快速扩张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

今年1月,河南省许昌市公安局通报,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张某东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已被禹州市公安局以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随后,金域医学回应称,正在调查具体情况。如今四个多月过去了,调查结果还未出炉。

除此之外,从2021年开始,济南华曦医学、中科润达等机构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年4月22日,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在因“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被给予警告,业务被暂停;5月9日,北京卫健委副主任李昂在发布会上通报,在近期的飞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对于整个ICL行业,疫情带来的危机和机遇并存,急速扩张之后,只有提高对全环节的严格把控能力,方能见真章。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