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庆祝与“冷”思考
6月22日,深圳地铁环中线5号线胜利开通试运营,作为向党的九十华诞和大运会的献礼,其意义是加速深圳地铁网络时代新的里程碑。深圳地铁起步并不早,但来势好,发展快。自2004年开通建设1号线后,综合反应良好,市政府以为市民创造更多的出行便利为要务,抓住机遇,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借助境外力量,化解金融风暴危机,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实行全面打响、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分线完工的战略,业已完成5条线路并投入使用。现在从罗湖火车站到深圳机场,从南山到龙岗布吉,从香港到龙岗,一下子节约了时间,拉近了空间,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值得热烈庆祝。
深圳地铁高起点前瞻性规划,规模上达11条线路,总里程326公路,总投资估计超过千亿。据相关资料介绍,地铁工程建设不仅融汇了国内外成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还突出了创造性城市特色,彰显了人性化理念,最大化满足乘客需求,甚至在各站点的造型、色彩、光照和标志上都有“个性化”表现。目前,1至5号线的开通运营,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和舒适的出行条件,将不断收获理想的综合效益,并有力促进其他6条在建线路更好更快地施工。这样,从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和档次的提升、市民的需求和热望到政府的决策、到蓝图的实现,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一大二公的优越性,说明了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前所未有速度和效益;更说明了新时期党和政府为社会造福的民本执政理念,正如前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不无自豪地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一声令下,人多好办事!诚哉斯言。
的确,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迅速持续发展的同时,交通事业有似房地产行业一样在超强“繁荣”,各地齐心合力大干快上,大有争当和巩固世界老大地位的态势。大家向地面扩能、向水面要路、向空中发展、向地下延伸,要把先前耽误的拖欠一夜“恶补”过来。笔者看来,在振奋人心之余,是否还要有更现实和理性的考量,避免重复“别人”和自己的错误和失误。如交通与整个国计民生是否适应和协调,有的地方把缺飞机场说成是经济难以“腾飞”的理由而志在开辟新的航线;高铁只顾与飞机比速度,忘记了坐高铁仅仅是个别或少数贵族的“专利”,只好限量、减速和降价,造成资源的积压和浪费;有些城市地铁乘客抱怨车票贵,换乘难;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设计管理的缺陷,并没有实现分流、减压和便民目标,公交汽车仍在超载误时,市民出行难,“涛声依旧”……这些是否都应归于总结和反思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