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鄙视链频频映入人们眼帘。除了相亲鄙视链,看哪国电影与电视剧同样存在“品位差异”,甚至知乎与快手用户也互掐互鄙。 广州日报发表张涨的观点:鄙视链背后的社会差异和身份意识,永远不可能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鄙视链存在即合理。鄙视链对社会的负面效应在于,它把每一个人都放置在一个巨大的竞技场上,你能鄙视多少人,又被多少人鄙视了,清晰地划定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在这样激烈的比拼下,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矛盾的:既享受在某些方面鄙视他人的快感,又得承受在别的方面被他人鄙视的屈辱。需要靠贬损别人才能获得自信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鄙视一旦被认可为主流观念,将会给社会运行带来巨大内耗,给不同群体之间带来难以弥合的分歧和矛盾。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中并非没有应对鄙视链的“特效药”:在西方文化中,“Don't judge”(不可评判)的观念深入人心,意即不要贸然评价、判断他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东方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也强调了承认差异、互相尊重的重要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许我们无法消除鄙视链存在的土壤。但我们可以不去强化它,更可以选择无视它。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比鄙视来鄙视去有意义得多。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会根据不同的现实、不同的机遇、不同的喜好,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不同的人生。必须指出,“不同”构成了世间的千姿百态,承认并尊重“不同”,是对大千世界的正确理解。鄙视链的出现,其实是对世间种种“不同”的狭隘认知,是一些人陷入攀比、非议他人的“不同”的不良表现。一旦陷入鄙视链,谁也不会获得安全感,因为在你微词别人的“不同”之时,也要面对别人对你的“不同”的评判,谁也无法宣称自己站在“不同之巅”、处于“不败之地”。对有智慧的人而言,守护自己的内心,尊重他人的“不同”,会少很多庸人自扰。当然,“不同”也是有边界的。基本尺度应该是,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触及法律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