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1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若没人批评“衡中模式”那才最可悲

[复制链接]

7976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8 15:5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年一到高考季,衡水中学和我故乡的毛坦厂中学都会成为风口话题。而今年衡水中学的热度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原因是其在浙江开设了分校,因违规提前招生被浙江省教育厅责令叫停,同时浙江省教育厅官员也表达了对“衡中模式”的不满。

教育厅官员公开质疑“衡中模式”并不多见,而令人诧异的是,一些精英人士反而站出来为“衡中模式”辩护。   

为“衡中模式”辩护的最大理由,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大打“穷人牌”:如果没有“衡中模式”,没有应试教育,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将还在农村种田。这种说法实际上根本混淆了“选拔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区别。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体系,让底层学子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无疑是相对公平的。但问题在于,考试这种模式没问题,但考什么,相应地应该学什么,才是关键所在。   

当下一部分人质疑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钢琴舞蹈,只有富人的孩子才玩得起,这根本站不住脚。以我熟悉的历史为例,当下的中学历史教育,基本上以死记硬背为主,真正对历史的理解少有涉及。   

如“列举出××战争胜利的意义”这样的试题,纯粹考察的是学生记忆力,而非真正的历史认知水平。如果换成更具发散性的试题,才能更好检验出学生的历史水平。培养这样的能力,恐怕跟家庭条件关系不大吧。   

为“衡中模式”辩护的另一个理由,是说“衡中模式”的出现是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只单纯地批判“衡中模式”,而不去反思背后的教育制度,对“衡中模式”无疑是不公平的。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对。批判“衡中模式”,并不代表就忽视了背后应试教育制度。“衡中模式”作为应试教育的代表,批判它,在一定程度上亦表露了对应试教育的质疑。   

“衡中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灌输和服从,以及重复枯燥的机械化劳动。如王小波所言,重复枯燥的机械化劳动是消除一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处在“衡中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被剥夺了怀疑精神和自主意志。也许他们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结果是好的不代表就能忽视过程。从长远看,“衡中模式”对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社交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是弊大于利的,对一个国家的公民培养也是难有益处的。   

有趣的是,一些知识界精英一面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推崇备至,一面又忙不迭地为衡水这种模式辩护。他们坚定地笃信“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中国”,但不知他们是否知道,“衡中模式”培养出来的青年,又有多少能投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呢?   

应试教育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改革它并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幸我们还有意识明白衡水中学这套模式是不对的,还敢于批评这个应试教育生下的怪胎。如果没人批评“衡中模式”了,那恐怕才是最可悲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