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院士成“网红”不仅缘于朴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08: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张照片让7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意外成了“网红”。6月12日,在回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为了做好一场报告,78岁高龄的刘先林院士仍然笔耕不辍。这张照片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的点赞和致敬。公开资料显示,刘先林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6月15日《西安日报》)

这篇微博发布后,有网友跟帖留言:这才是民族之魂,共和国的脊梁;还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了刘先林院士穿的旧皮鞋十分朴素:这又是一个扫地僧式的世外高人。据媒体报道,这张普普通通的照片,在短短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引来了八千多转载、五千多评论、十余万点赞。

刘院士潜心钻研、节俭朴素的形象无疑值得人们尊敬,以至于一夜之间成了“网红”。这也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位有着同样形象的院士,即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李院士一直坚守节俭朴素的作风,就算做重要报告也穿布鞋出席,网友们亲切地称之为“布鞋院士”“光脚院士”。从刘先林、李小文两位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学者所秉持的学术至上和生活简朴的风范。

放眼古今,有许多学者是节俭朴素的代表,实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无宁静无以致远”的信条,潜心钻研学问,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但也不难看到,学术领域也存在不端不正之风,如急功近利,剽窃、侵吞他人成果,发表假论文;如将科研经费视为饕餮大餐,铺张浪费,甚至当成个人收入,等等。这与刘先林、李小文两位院士相比,实在相去甚远。

但也需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充盈的时代,一方面我们确应尊重刘先林、李小文两位院士所秉持的朴素风范;另一方面也不应当以这种“标准画像”去衡量所有学者。换言之,我们在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素养时,不能片面地把学者与节俭朴素直接挂起钩来,或者说作为一种道德标准,认为学者就一定是远离物欲的“苦行僧”。

显然,网友们点赞刘院士,不仅缘于他对生活要求特别低,更缘于他对学术要求特别高。低头的是稻穗,抬头的是稗子。做学术也是如此——谁抵得住浮华,耐得住寂寞,能潜心做人做事,且愿意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谁就将拥有发展机遇,谁就会赢得公众支持。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