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女大学生“踢”熊孩子叫好,是舆论失态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0:2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12日晚,大连宋女士跟另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女孩到某饭店吃饭。据报道,在饭店里,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邻桌的女大学生嫌孩子吵闹,奔向宋女士的女儿踹了一脚。随后宋女士与女大学生发生拉扯,冲突间还扇了店员耳光。事后,女孩母亲称,当时女大学生踹到了女儿身体和凳子,自己护女心切动手打人;女大学生则表示,自己只踹了椅子,但承认不该冲动,愿意道歉并赔偿。

媒体公布的完整视频显示,女大学生只是踢到了椅子,不过踢向的确实是孩子。面对两名4岁女童的玩耍吵闹,作为成年人的女大学生却以“踢”来回敬,这种反应显然是过度的,也超出了一般成年人的行为预期。女童母亲的反应,客观而言,也确实不无过激之处。但置于母亲的角色上,这未尝不是可以理解的母性本能。

成年人暴力对待4岁小孩,这就是不对,应该没什么道理可讲。事件过程中的两个细节,更佐证了女大学生行为的不当。

一是,据说女童玩耍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女大学生在做出“踢”的举动前,也并未“求助”女童父母或店里的服务员;二是,女大学生称,自己当时有如此强烈反应,是因为自己与男友吵架了心情不好。由此或可推测,在一定程度上,该名女大学生对女童的暴力行为,更像是一种迁怒。

事后,女大学生与女童母亲互相致歉,达成了谅解,按说就该为此事画上了句号。但事件在网上却引发了观点的对垒。女大学生的行为获得了不少网友的认可,不少人赞成对“熊孩子”就不该客气,他们大都认为很多孩子家教有问题,“在公共场所遇到这样的孩子真不少”。

“熊孩子”话题,过去舆论场中也时有出现。那些对女大学生踢向4岁女孩的行为抱以理解者,更像是一种情绪搭车。

教育孩子适应公共生活,强化规则教育,这是家长必须肩负起的责任。可具体在这起事件中,无视暴力的不当,而侧重于谈如何教育“熊孩子”,已然有偏题之嫌。个案的宣教价值不宜过度放大不说,舆论态度的分化,更提醒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那些在嘈杂的喧嚣中可能被遗忘的公共观念。表示同情女大学生的网友,未必在现实中就一定会采取暴力行为。但很显然,不少人对一名成年人施加于4岁小孩的暴力表示认可甚至声援,已然是公共舆论的失态。这种价值取向,背离了一个成熟社会对未成年人该有的怜爱姿态。

社会作为一个多元主体,对不同群体的不同特质,予以适当的包容,是明确规则与边界的前提。不要奢望在公共场所,耳边不会出现孩子的吵闹声或哭声,这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只要这种干扰能被及时干预和处理,就应该包容。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