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贫困生助学金不能发,前任校长一直就没发,现在发给学生会引起混乱的。” 5年前,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张永敏在跟刚上任的校长于宝军报告助学金到账时,悄悄向新校长交代了这条 “潜规则”。于宝军选择了和前校长同样的方式,默默截留了本该发给贫困生的助学金银行卡。(4月19日 央广网) 在路遥先生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寒门学子孙少平的求学故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尽管缺衣少食,孙少平一家依然朴素地相信“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坚信通过自身努力能“让手里的黑面馍变成黄面馍,再让黄面馍变成白面馍”。伴随着社会变迁,尽管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依然有一些贫困家庭面临着孩子“上不起学”的困境。 作为一种“弱势补偿”的手段,助学金旨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贫困生因为“上不起学”而辍学,见证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然而,一项原本可以给贫困生带去光亮和温暖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当“截留助学金”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贫困生不仅承受了物质损失,也承受了精神伤害。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一项初衷良善的公共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却遭遇了形形色色的“钻空子”。在那些监管缺失的边缘地带和空白地带,一些人想方设法“捞一笔”。助学金被一些人当成了“唐僧肉”,千方百计地进行利益变现。前任校长“截留助学金”,后任校长遵循“潜规则”,这些人在蚕食助学金上形成了利益合谋。 关于助学金的发放,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一些人却不要这些能够束缚他们行为或者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规范,他们将明规则替换为对自己有利的“潜规则”。这些人在利益的潮起潮落中迷失自己,为了谋取私利,将贫困生的助学金装进自己的荷包。“截留助学金” 能够畅通无阻,也和银行“睁一眼闭一只眼”以及针对助学金发放的检查和审计流于形式密不可分。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学生应得的却得不到,“截留助学金”让学生资助政策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变形记”;当制度善意不能及时、充分地惠及寒门学子,难免会影响他们对助学金的价值认同。 对于那些因为贫困辍学的孩子来说,教育这盏希望之灯的过早地黯淡、熄灭,对于他们的一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截留助学金”让少数人享受了放纵欲望带来的快感与成就感,却让寒门学子过早地进入了“辍学—打工—结婚生子—打工”的定型化人生,让人揪心、痛心。(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