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胜出香港特首选举,程序上只等中国国务院任命,她就会在7月1日成为香港特区第一位女性行政长官。她的当选能让香港的女权更进一步吗? “她的当选对香港女性权益可能不会太多进步,”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何式凝对BBC中文网说。因为林郑月娥在竞选过程或政纲中,都没有提及关于性别平等,或是性少数、种族少数及女性地位的改善方案。 对于林郑月娥成为香港特首,何式凝认为,亚洲很少女性政治人物能做到最高领导人,因此她希望林郑月娥能因此反思自己的权力,做一些有利于增进妇女权益的措施。 岭南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政策系教授陈效能表示,林郑月娥在竞选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及自己的女性身份,但这不能等同于她关注女性权益。但如果她能任命更多女性官员加入问责团队,对女性地位的提升仍有帮助。 林郑月娥在担任政务司司长期间处理过多起社会争议议题,由于面对反对者时的态度强硬,她的从政作风让她获得“好打得”的称号,意即“擅长面对冲突”。 专长研究性别的何式凝认为,面对冲突采取强硬作风因而被肯定,是“非常父权”的概念。 女性地位 香港市民对林郑月娥当选的看法对比鲜明。 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 2015》中,香港2014年的“性别不平等”指数是0.088(0为最平等,1为最不平等),性别不平等指数落后于台湾(0.052),但较韩国(0.125)、日本(0.133)、中国(0.191)为佳。 陈效能对BBC中文网说,香港女权在以国际客观标准来说算是进步,但香港的数据没有包括东南亚裔家庭帮佣、中国大陆新移民配偶,这些没被计入的女性也影响香港女性地位。例如香港受良好高等教育的职场女性,许多是因为有家庭帮佣分担家务,才能在职场继续发展。 何式凝进一步表示,虽然香港看似较台湾、中国西化,但因为儒家文化加上基督教文化影响,以及香港地狭人稠、人际关系紧密,因此香港社会其实更为保守。女性在求学阶段不会感受到太多的性别不平等,但出社会后所遇到的结婚、生子、职场压力,“每一步都很困难”。 女性参政 香港特行区政府于2001年1月成立妇女事务委员会,作为专责促进本港妇女福祉和权益的“高层次中央机制”。 根据妇女事务委员会2011年公布的报告,近40%民众倾向同意男性较女性有政治领导才能。妇委会主席高静芝在报告中表示,女性政治参与则较男性为低。 陈效能认为,香港女性参政比例这几年来不断提高。但对于女性参政、特别是年轻女性,公众的期待仍较为传统,对于女性政治人物外貌的攻击情况也比男性激烈的多。 “如果你长得太漂亮会被批评,如果你长得不够漂亮、太阳刚,你还是会被批评。”何式凝表示,在她进行“占领中环”示威女性参与者研究时,许多女性受访者表示在网络上遭到很多攻击,甚至害怕再对公众表达立场。 她举例说,于“占中”后选上立法会议员的刘小丽,她的照片被反对者改图变成裸照、将她的外号“小丽老师”改成辱骂他人母亲的脏话,都是对从政女性不尊重、并贬抑女性气质的表现。 香港女性从政的历史从英国殖民时代就开始,林郑月娥和陈方安生、叶刘淑仪等人,都属于知名的资深女政治人物。但陈效能表示这些“老牌”女政治人物和年轻一代进入政治的途径不一样。 她指出,过去的政治人物是在高级公务员系统中培养起来,新一代透过直接民选的议员,为了吸引选票,会更专注在性别议题。 陈效能还说,在被称为“小圈子选举”,由不足1200位选举委员选出特首的制度中,“民生议题一直不是首要”,而且选举委员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女性高得多,也影响到候选人的政纲走向。 林郑月娥上任后,陈效能表示,妇女权益团体最希望她能做出改变的,是提供更多一般民众负担得起的托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