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中,陈建忠总成绩位居第四名,其职位也正好招4人。然而,他被血常规中偏高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卡在了体检环节,3次组织体检均不合格。在官方组织的体检前后,陈建忠自行前往了4家三甲医院验血,其中包括曾对其作出体检不合格结论的两家医院,结果4次均合格。清远市人社局称,自行体检的结论无效。(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我的身体就摆在这,任何一天叫我去正常体检都不会出现问题。”这是陈建忠对自己身体的强大底气,也是对官方组织体检的强烈质疑。短时间内,同样的身体,同样的血液,甚至是同样的医院,结果3次组织体检均不合格,而4次自行体检却都合格,差距咋这么大呢?
组织体检和自行体检的云泥之别,已对社会常识构成了挑衅,陈建忠以及“吃瓜群众”的百思不解和强烈质疑可视为一种本能反应。数据本不会说谎,之所以有这么大差距,一定是数据产生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澄清,不仅会重创组织体检和公开招考的公信力,还会深深刺痛社会敏感神经。
当然,质疑再大也是仅仅是质疑,并不代表事实真相,我们不宜妄测组织体检过程中存在人为操作的黑幕,网友一些诸如“追责”、“严惩”等呼声都是后话。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疑云解开,关上体检“罗生门”,给陈建忠和社会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否则,不管是否递补下一人,都无法堵住悠悠众口。
组织体检和自行体检的差距能解释得清楚吗?如果能,就要“一竿子插到底”进行彻查,公开真相;如果不能,就要给陈建忠一个机会,组织更权威的体检,然后再做结论,诸如“复检只能进行一次”、“自行体检结论无效”等说法恐怕很苍白。事发到现在已过去好几个月,据称已有了“明确的说法”,但现在依旧“走程序”,具体走到哪一步也说不清,是效率太了低了,还是遇到了阻力?事件已造成恶劣影响,不管能否说清,都应启动问责程序。
陈建忠体检“罗生门”事件也给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提出了拷问。标准是死的,但标准的执行者是活的,有没有必要严格给某项生化数值确定范围并以此决定考生的命运?如果要严格执行政策,是否应多给考生一次“自证无病”的体检机会?一个人没病,但不符合国家标准,因此不能录用——这不合理,而且会让人产生一些影响招考公信力的遐想。
曾经,地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过程暗箱操作、“萝卜招聘”等丑闻频出,引发民意汹汹;如今,上述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即使是面试环节,徇私舞弊的空间也已很小了。那么,体检环节也应进一步完善,使整个体检过程更规范、更科学,尽量减少误伤。越是在公考越来越公开、公正、公平的时候,我们越不能容忍公考过程存在“瑕疵”。
说到底,体检“罗生门”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底线,拷问着公信力,须尽快查清。(陈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