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锻炼的艺术熏陶作用
蒋成博
气功锻炼用于艺术表演、 文化交流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凸显了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主要包括传统套功、武术气功和艺术气功三个方面的艺术熏陶作用。
一、传统套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传统气功理论和功法,比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气功十五势等具有显著的艺术熏陶价值。
传统气功理论,从混沌、生生、中正合和到动静、虚实、刚柔的锻炼,都在践行中国传统的气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传统套功,单练与合练的表演方式,情趣各异,配合一曲曲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古典音乐,形成一组优美动听,赏心悦目,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气功、养生、健身和艺术熏陶融为一体,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武术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自古以来,武术气功都具有显著的艺术表演和熏陶价值。主要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内家拳,柔术或柔道,以及硬气功的艺术表演三大类型。
比较常见的武术气功表现方式,以单练及合练相结合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和硬气功为主。
大型演出场合举行最多的是集体太极拳表演。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进行太极拳的大型艺术表演,场面气势宏大,震撼人心,举世瞩目。
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武术气功表演,包括传统武术的铁头功、铁喉功、铁臂功、铁手功等硬气功。例如武警战士和少林武僧表演的多种硬气功,是武功力与美的有机结合。
三、艺术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艺术气功的熏陶形式多种多样,以气功歌咏、书法和绘画锻炼为主。练功者经常进行传统经文的诵读、歌咏、书法和绘画锻炼,不断接受传统气功的艺术熏陶。
《礼记》中关于礼乐的阐述,恰当总结了艺术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一)礼的熏陶。
1、礼承于天道。《礼记·礼运》:“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2、礼本于大一。《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3、礼为人之本。《礼记·礼运》:“故礼仪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二)乐的熏陶。
1、音乐出心声,通伦理。《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2、乐观社会风气。《礼记·乐记》:“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3、乐可移风易俗。《礼记·乐记》:“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4、乐以修身,尽人情。《礼记·乐记》:“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三)礼乐熏陶。
1、倡礼乐,行王道。《礼记·乐记》:“故礼以道(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
2、礼乐和,天地通。《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又“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3、平好恶,返正道。《礼记·乐记》:“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气功锻炼是在接受传统礼乐的洗礼,让人们知书达理,在优雅的古乐中陶冶性情。
2015年6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