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表达,需要提倡,既不因人废言,更不因言废人。
就像当年比较流行的句式“我的朋友胡适之”一样,我想谈谈我的同事罗玉凤。
罗玉凤?没错,是那个传说中的凤姐,如你所见,成了我的同事。
之前,我和她不认识,没有任何关系,当然,现在仍然不认识,也没有任何关系,将来也不打算有什么关系。
之所以写她,唯一的联系,就是她签约凤凰网新闻客户端。
所以,说“同事”,也是一个不算严谨的说法,纯粹为了表达便利。
于是,我就成了凤凰新闻客户端的“知心大哥”信箱,询问纷至沓来:你们签约凤姐是为了炒作吧?凤姐咋成了凤凰的主笔了,感觉凤姐与凤凰网的风格不搭,你们咋想的?凤姐的文笔不错嘛,你们编辑修改要费不少心血吧?
问题多了,我就在想,要不要统一答复。考虑到风口浪尖,站出来回应一个和自己没啥关系的问题,岂不更让人怀疑是否在炒作?
趁着释永信、郭伯雄、电梯惊魂、被拐女成感动中国人物等新闻热点刷新朋友圈之后的这个周末,我想,终于可以静下来,好好谈谈我的同事凤姐了。
各方询问的问题,不外乎三种。第一种,签约动机,是否炒作?第二种,即便罗玉凤写过文章,但距离主笔还有距离,能行吗?第三种,罗玉凤的主笔文章看起来还不错,究竟是自己所写,还是凤凰的同事代笔或严重修改?
第一个问题,从工作上看,不属于我的发言范畴,但即便我出面否认炒作,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怀疑,所以没必要回应,让时间来检验吧。
第三个问题,我也有类似的疑问,尽管之前从没关注过罗玉凤,但看到签约后的一些文章,还是心存疑窦,私下问过客户端的同事,没有这回事。虽然我入职凤凰不满一年,以我对凤凰文化的了解,还不至于让一群牛哄哄的主笔为一个网上素有争议的凤姐去大动干戈。
那么,就剩下一个问题了,罗玉凤能否胜任凤凰新闻客户端的主笔?
不妨先分解一下:
首先是资格问题。能不能当主笔,其实不是什么问题,一个愿意写稿,一个愿意出钱,周瑜打黄盖性质的事情,不至于激发旁观者那么大的兴趣。
其次是风格问题。和凤凰的风格搭不搭,这本不是问题,即便风格不适配,也有一个创新或者包容的问题。
那么,那么多人如此焦虑,真正的问题在哪?
从舆论反响看,应该是实力问题,即罗玉凤能否担得起主笔这个名号?当然,也有一个前提,就是潜在的前提,即凤凰的口碑,以及主笔名号的含金量。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实学素养:新闻记者的专业学问》(收入本人《新闻的逻辑》一书),其中提到,从业经历中,一直有不少家长咨询相关情况,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新闻学”专业很感兴趣,认为新闻专业毕业了自然而然应该能做记者;另一方面,不少媒体招聘似乎更青睐新闻学专业之外的专业,比如中文、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显然,社会和媒体对新闻的“门槛”有着不同的理解,社会更看重“身份资格”,媒体更看重“专业资格”。
就凤姐这个事情而言,舆论纠结的主要原因,是关注罗玉凤的“专业资格”,能否名副其实,换句话说,凤姐凤凰一相逢,是增加了主笔的含金量,还是颠覆了主笔的定义。
我一直有个观点,言论表达,需要提倡,既不因人废言,更不因言废人。
就罗玉凤而言,既不因其之前的争议言论而否定或排斥这个人,也不因这个人而一概否定或排斥其言论。
没错,我就是这样看待新同事罗玉凤的。
有机会见到凤姐的话,招呼还是要打的,凤姐你好。
哦,不对,得改口说,罗老师,你好。文/高明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