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以来,江苏、广西、河南等多地出现新建办公大楼闲置现象。4月,仅黑龙江一省,就有三个地方被曝光政府违规兴建办公大楼或新建办公大楼闲置的情况。多地新建办公楼闲置,给出的一个共同理由是—“风声紧”。
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要求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通知发布后,各地纷纷噤若寒蝉,新建办公大楼而不敢搬的报道屡见报端。那么,从“风声紧”这个通用回答中,能说明什么问题?
首先,因为“风声紧”而“不敢般”,这说明中央发布的禁令发挥了作用,反映出禁令的威严和执行力,这当然是极好的。然而,实际上《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1999年即已出台,违规修建办公楼之风却屡禁不止,其中必然有监管制度的缺位,更重要的是在缺乏严厉问责和追责的情况下,之前某些贪图享受的官员,在违规修建大楼的事情曝光后没有被重罚,自然就敢于顶风作案毫无心理负担,既然“建了也没事”,当然“不建白不建”。
另一方面,“风声紧”背后也看出了某些官员的侥幸心理。“风声”这个词,现在一般用于某段时间的某种状态,与之相对的是“风声过去”。换而言之,某些官员使用“风声紧”而不是“上级管得严”这类语言,难免心中不是期待着“风声过去”的时候,再搬入新楼中享福,潜台词就是虽然现在管得严不敢搬,但不代表就一直不能搬,就算“现在住不进去”,将来“总会有机会”。
所以,把“风声”变成“紧箍咒”才是根本。
一方面,对于执行党纪政纪的纪检部门及担负监管职责的上级政府而言,在事情已经曝光的情况下,不能听之任之置之不理,不能放纵相关人员的侥幸心理,更不能拿“建好后不搬”为借口,以“无言的结局”给事件划上句号。从拍板建设,到审批程序,再到工程开工,直至建成不搬,都应组织力量抽丝剥茧,好好查一查“背后的故事”,对于有无利益勾连,有无监管失职等问题,必须一一查清,对违规者一律从严处理、从严追究、从重问责,让“乌纱帽”不再稳如泰山,才可能杀一儆百、以儆效尤,才能给公众一个清楚交待,不负政府的公信力。
另一方面,在严查违规办公楼涉事人员的同时,对因违规而造成的闲置大楼也需要做好善后处理。对于闲置的办公楼,进行档案化管理,对每处闲置办公楼都建档入库,管理及时跟进。闲置下来的办公用房,首先用来调剂给确需改善办公条件的单位,实现“房尽其用”,避免资源错置或浪费;再有多余的,则统一进行市场拍卖,将这些公共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相信不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也不让国有资产在办公楼闲置中无故流失,这才是真正的反“四风”。(文 尧尧)
作者:李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