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不少广州市民发现,想进中山大学校园逛逛“公园”不再容易了,必须出示校园卡才能通行。记者向中山大学相关部门求证得知,中山大学已加强了对广州校区东校园(即大学城校区)和南校园的出入管理,下一步将逐步推广向其他校园。此事迅速在市民和中大校友中引起反响。(4月10日央广网) 中山大学“封校”的举措之所以引发质疑与争议,主要是因为不管附近的市民,还是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都已经把大学校园当成了公园、景点来看待。那么原来可以自由出入,现在却拒绝入内,不但觉得不甚便利,还有权利无端遭受剥夺之感。 但中山大学方面可能也感到很委屈,一方面他们觉得这是自己加强校园管理、维护校园秩序的必要措施,不该被质疑;另一方面,比他们名气还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不同样门禁森严吗?非校园师生进入这些大学参观,不但要登记身份证,甚至还得提前预约,购票入内。其实争议的背后,就引出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中国大学校园到底要不要“与世隔绝”?或者说,开放后的大学校园,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中国大学的封闭式管理,是传统,也是惯例,公众似乎也习以为常了。比如我们过去经常把大学比作“象牙塔”,这其中其实就已经包含了一种封闭自我、与世隔绝的意味。但是有一点很值得关注,就是如果某个地方的某个大学,如果拆掉围墙,撤走保安,那么附近的居民,或者是外地的游客,都会表露出惊喜,说明站在公众的角度,还是希望大学能够多些气度与胸怀,积极“入世”的。 中山大学也好,清华北大也罢,对于封闭式管理给出的理由都大同小异,比如市民游客太多,影响学校环境、破坏教学秩序、加剧校园安全隐患等等。这说的也许都是客观事实,但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北大清华是国内著名大学,而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可都是世界著名大学,但是这些大学无一例外都没有围墙,甚至连校门都没有,更别说门口的保安了。实际上,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学,都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而我们自己的香港大学,也是如此。 那么他们为什么就没有环境、秩序、安全等等问题呢?不是没有,而是通过管理解决掉了。也就是说,大学没有围墙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管理来保障环境、秩序和安全,而这既可以保证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到影响,同时还体现了大学的气度与胸怀,实现了大学风景的与民共享。这样的大学,无疑更显亲切,更容易赢得公众的好感。 尤其是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倡导大学的操场、运动场馆、图书馆等等资源与社会共享,那么围墙的树立,校园的封闭,就更加显得不合时宜了,这是值得国内大学的管理者好好思考的问题。(南方网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