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铁站命名之争 呼唤利益情怀兼容

[复制链接]

6889

主题

6889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5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1 14:3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28日上午,地铁站的各个出站口站台、立柱等有站名的地方,“河南工业大学站”字样几乎被“丁楼站”字样替代。在该站G出站口,一名工作人员指着站名说,“这个站是‘河南工业大学站’,‘丁楼站’字样是附近的村民贴上去的。为了这个事,警方都到了现场。”(12月30日中国青年网)

  这是一场尚没有结局的地铁站命名之争的拉锯战。去年9月,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车站拟命名方案公示,其中位于长椿路与莲花街交叉口的地铁站出了两个命名方案,分别是“丁楼站”和“工业大学站”。这一下子激起丁楼村村民和工业大学学生的对抗,最终以学校胜出。从此双方拉锯不断。

  表面看起来是一场利益之争,实则是利益与情怀的撕裂。

  河南工业大学方面强调,数万师生是乘坐地铁的“主力军”,应以高校名称作为交通站点。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一位张姓负责人称,该地铁站最终定名为“河南工业大学站”,“从媒体投票和热线电话统计结果看,支持将地铁站命名为“河南工业大学站”的稍多些。而村民认为他们祖祖辈辈在此繁衍生息已有三百多年,至今仍有三棵百年古树遗存,如今村子被拆,但村民仍就地安置,若不叫丁楼站,一段历史或被永远尘封。

一边是强调地标,强调学生利益,一边是强调留住乡愁留住根。现实利益与传统乡愁为什么不能统一呢?村民们已经表示可以接受 “河南工业大学丁楼站”的名称,但是他们的诉求仍然不能得到相应。

  一种理由认为,河南工业大学名气大,学生多,而丁楼村名气小,人少,所以应该叫“河南工业大学站”。这看起来颇具现代意识,实际上这是伪现代意识。现代意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许有人说,学生不是人吗?那是抬杠。对学生来说,这个站如果叫“丁楼站”或“河南工业大学丁楼站”,难道学生们就找不到学校?难道地铁就会脱轨?可是,对村民们来说,没了这个名字,他们就没了记忆的载体,没了存放乡愁的地方。即使他们有功利的考虑,比如这个村发展旅游,所以“丁楼站”很重要,可这种想法有错吗?借此脱贫不是更好吗?

  村民留不住渐渐远去的村落,只想留住一个名称、一个念想,而学校以势压人,不教学生以情理服人,却放任学生拉横幅与村民硬对抗,致使矛盾激化,令人遗憾。而有关部门仅仅通过所谓的公众“投票”,决定名称,未免武断。村民说的令人唏嘘,“学生们都是年轻人,人人都会玩手机投票,我们丁楼村的老少爷们,又有多少人会弄这个投票?”

  利益情怀本可兼容,却常常被人为的撕裂,这甚至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令人焦虑的一种现象。我们该怎样看待利益与情怀?

经典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在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这8个人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您说这8个人重要还是那一个人重要?不能这么功利性地来看,部队拯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理念,一个原则。

  这样的情怀,我们国家自古以来一直传承不断。春秋时期,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长征路上,红军再饥寒交迫,也不擅动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一粒粮食;《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是上个世纪60年著名的通讯报道,入选了中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全国医疗部门大行动,动用部队直升机,最终61名民工兄弟得救了。而今天,我们也时常从媒体报道中看到,政府为了救一个普通百姓而付出巨大努力。所有这一切,岂能是用功利性思维来衡量的?

  忽视了情怀的利益,都是短视的功利,而从情怀出发的利益,才更长久更稳定更丰厚。利益损失了可以补偿,情怀失去了却难以挽回。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自古至今,情怀比黄金更珍贵。

  回到地铁站命名之争。如果站名为“河南工业大学丁楼站”,如果河南工业大学组织学生教师来帮助村民们做好规划,发展经济,开发旅游,那么出名的不仅仅是丁楼村,还有河南工业大学。受益的不仅是村民,还有河南工业大学的学生,他们会因此受到真正有益的教育。本可双赢的事,为什么一定要僵持成双输的局面呢?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