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雨素》火了范雨素。不管是对于范雨素文字的赞美还是批判,都不妨碍范雨素,这个初中文化,40多岁的农民工给别人带来的惊奇。朋友圈中那些自我感动的转发,对于范雨素而言,更像是梦中的场景,现实的她只是住在北京五环外皮村的一个育儿嫂而已。那些廉价的感动并不能拉近范雨素与她所喜欢的北京的距离,相反范雨素以及范雨素所在的皮村的命运会因为她的出名而可能变得更难。 在朋友圈刷屏之后,范雨素陆陆续续接受许多媒体的采访,甚至有出版社来找她出书。但范雨素对自我的定位非常清晰:“我不是写文章的人,靠做苦力谋生”。范雨素并不认为文字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更像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会写字,但远谈不上功底深厚。《我是范雨素》只是范雨素人生当中的一朵烟花,灿烂之后必将归于寂静。 在皮村月租300元的8平米单间,每天六七点起床做小时工的外来农民工,这才是真正的范雨素。相比手机上刷屏的名气,皮村对范雨素更为重要。便宜的价格是范雨素这个阶层可以承担的生存底线,靠近798艺术区,难免会感染一点艺术的气息,交通上的便利也让范雨素有更多地时间可以去国图和首图。如果没有了皮村,范雨素还会是范雨素吗? 皮村会不会就是下一个唐家岭,在一个群体被关注之后,脏乱差的城中村也被关注,随之而来的并不是这个群体命运的提升,相反是更为艰难的生存。当年唐家岭蚁族被媒体报道之后,大家惊叹这些北漂青年的艰难和困苦,甚至有人大代表在看望这些蚁族时潸然泪下。廉价的泪水带来的并不是北京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相反是滚滚而来的推土机。
(皮村会是下一个唐家岭吗) 媒体的关注,加速了唐家岭城中村的消亡,中关村软件园的北移也让唐家岭身价倍增。唐家岭拆迁高兴的还是唐家岭本地人,家家分个几套房,房租往上涨一涨,租不起房子的蚁族们什么都没得到。那些被人同情的蚁族只不过是搬到了更远的昌平而已,生活没有改变,但离北京更远了。
(曾经的唐家岭)
(如今的唐家岭) 有媒体觉得如今对范雨素的消费有点太过,是精英群体自我的感动,希望“救救范雨素”。但范雨素真的需要被救吗?范雨素的生活有过改变吗?就如同唐家岭的蚁族一样,不会因为关注而改变蚁族的身份,相反会因为被关注而被迫离开曾经庇护他们的场所。处于底层的范雨素依然会是在底层,北京会为这些底层感动,但不会挽留。 早在2013年,皮村就已经准备要拆了,租住在这里的工人就开始担忧自身的命运,到了2017年,北京控制人口规模的政策越发地严格,作为饭店服务员的范雨素留不下来,会写字的范雨素自然不会留下来。 范雨素的命运并不会因为文字的刷屏变好,相反可能因大量的关注而变差,皮村拆迁的步伐会提速,北京怎么能允许还有这么一块疮疤长时间出现在媒体的版面之中呢。没有的皮村的范雨素还能去哪呢?除了更加远离北京,范雨素别无选择。 范雨素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清醒地认识,但那些感动的人把这种认识看成是一种美德,在范雨素的文字中拼命找出当代农民工不屈奋斗的精神来源,然而却很少人看到文字背后是范雨素艰难的打工生活以及女儿无法在附近上学的无奈。比范雨素的文字更值得关注的是范雨素的生活,皮村有成千上万个范雨素,他们来为城市的扩张奉献,但同时也因为城市的扩张而被不断赶往更远的地方。或许范雨素下一篇的文字就是关于离开皮村,在拆迁队到来之前。 范雨素的租的单间有一块大玻璃,阳光可以洒进屋子,她会觉得“特别幸福,有安全感。”但皮村还能给范雨素多久的安全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