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施行九年了。然而最近的调查显示,限塑令处境尴尬:小商铺直接提供免费塑料袋,大商店则干脆卖塑料袋。整体来看,说限塑令名存实亡毫不为过。而这并不出乎意料。 限塑令推行之初,就已显露失败的征兆。因为在农贸市场等塑料袋高使用率的地方,限塑令从未真正彻底执行。即便是大城市大商场,往往也是要靠监管部门的高压,才使塑料袋的用量锐减。换言之,塑料袋这一风靡全球的“购物神器”,一直没有好的替代物,消费者的习惯也无从调整。土壤不变,初衷再善意的政策都难免遭反弹。 塑料袋的危害和限塑令的意义毋庸赘言,问题在于怎么做。最简单直接的做法,当然是呼吁严格监管,或者进一步提升违规使用塑料袋的成本。如果提供塑料的商家一律要被重罚,那塑料袋的使用短期必将锐减。但如何避免重蹈之前从严到松的失败之路又是问题。 监管从严需要成本,投入巨大人力时刻盯防,从社会成本的角度说未必划算。而且随着这几年外卖行业的兴起,杜绝使用塑料袋必将导致消费者成本或者便利程度的受损。这方面如果没有补救措施,那限塑令的社会阻力将会更大。 当然,适当强化监管力度仍有必要,只是限塑的根本出路在消费者观念和习惯的改变。而九年的时间证明,这种改变不会自动发生,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没有好的替代方案。塑料袋的最核心竞争力是便利+低成本。不能有效满足这两点需求的替代物,注定很难流行。近些年很多企业爱说“黑科技”,也许在创造塑料袋替代物上,也需要一些“黑科技”思维。如果有一天,企业能生产出低成本的环保购物袋,一切麻烦也就迎刃而解。 塑料袋是困扰全球的普遍问题,在欧美一些国家,既有禁止塑料袋相对成功的案例,也有禁令难以推行的失败教训。既然“一刀切”禁止不是最佳方案,那在便利和环保之间找平衡,就是不得已的选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也许都很难彻底摆脱塑料袋的困扰。好在整体的社会共识一直都在,少用或者不用塑料袋是终点。在这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市场在监管和寻找替代物上继续努力,需要消费者逐步调整使用习惯,提升环保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