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信息出现在文末:“通过这个片子,弘扬正气,发挥正能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央纪委巡视专员董恩厚认为,影片《自我救赎》从生活中的故事开始演绎,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很好地展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多面性,特别具有教育意义。董恩厚说:“每个事故的背后,都有腐败的根源。影片反映的问题符合实际,如一些单位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质量不过关,责任心不强,权钱交易,不按规程操作,这些在现实社会都有血的教训。”( 环球时报2015-11-10 )
然而,这位多次借宣传一部反腐题材电影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名字还登上了主流媒体的“中纪委巡视专员”, 却被眼尖的网友辨认出居然是山寨的。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检察日报》删除了11月6日所刊发的相关报道,也足以证实这个巡视专员是冒牌的。
近年来,不法之徒冒充高官作奸犯科的新闻时有所见,远的不提,除了上述的案例,还是说眼前的。据中国新闻网11月10曰报道,原本是一名农村无业男子,却冒充解放军总参某局局长, 在外招摇撞骗, 骗财骗色。 日前, 涉案男子孙某因犯诈骗罪、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5年。这人敢假冒总参局长,胆子够大的了。
更早一些的10月26曰,泉州晚报10月26曰报道了当地市民小静通过微信认识了一位自称是泉州市纪委的副处级干部,她和好友指望着对方帮忙,没想到,钱如水一般流出,事情没一样办成。昨日,记者从丰泽检察院获悉,这位冒牌的干部因涉嫌招摇撞骗罪被起诉。
冒充官员,几乎毫无例外与诈骗有关,且多为骗财骗色。当下习近平与王岐山掀起的反腐风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现行的反腐败体系中,纪委又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董恩厚冒充“中纪委巡视专员”, 现身正义网主办的“纪念习近平同志文艺座谈会讲话一周年暨《自我救赎》观影座谈会” ,恐怕不是骗财骗色这么简单,相关资料显出,参加观影座谈会的除了董恩厚外,居然还有中宣部新闻宣传局以及最高检政治部的领导,董这位冒充的中纪委官员,居然名字排在这些真高官之前,咋就不怕太过惹眼了点会露谄?如此胆大心不细的主儿,似乎很罕见。
根据刑法第279条的规定,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构成招摇撞骗罪,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原则上就应当以犯罪论处。笔者认为,董恩厚冒充的是中纪委高官,其性质更为恶劣,应当立案侦查。也只有立案侦查,才能查清楚他为了免费看场电影的背后目的是什么?文/郑智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