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有乘客向媒体反映称,其乘坐G3次列车从北京南站前往南京南站时,在餐车上遭遇强制消费。记者调查发现,高铁上一些餐桌被改成茶座,必须买杯88元的茶才能坐。记者还发现,该次列车上的盒饭最低要卖65元,说好不得断供的廉价盒饭“卖完了”。
一杯茶88元到底贵不贵?要评价它是否合理,当然要考虑很多因素。然而,纵是综合考量,在高铁上一杯用一次性纸杯泡出的茶,要价达88元,恐怕还是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实际上,在火车上去餐车消费的,除了吃饭这一目的,不少人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占个座”休息一下。所以为了防止一些乘客因此而故意占座,一般都要求就餐完毕就让乘客离开。“坐在茶座里,最起码必须买一杯价值88元的茶水。”在这里,乘客所支付的88元,其实不是茶钱,而成了座位费。这就等于,站票的乘客在原有票价的基础上支付一定费用,可将站票变成坐票。这样的茶座,是否是变相卖座?
事实上,铁路方面并非不清楚这一情况。如2007年,彼时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就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列车餐车是供旅客用餐的,如果餐车改为其他的用途,来买卖座位,肯定是不符合规定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场所,火车上的服务价格相对高一点也理所当然。但价格提升也应该与服务质量的提高相匹配,并尽量保障乘客的可选择权。比如规定的15元盒饭不断供,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到底问题出在哪?人们当然不会拿高铁上的服务与星级酒店相比,不过价格与服务之间产生太大的落差,总归是不合理的。这对于铁路公司的形象而言也只能形成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则新闻的跟帖中,不少网友对高铁的高价服务表示了理解,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即是如今铁总公司已经是市场化运作,价格高一点应该被尊重。这固然说明乘客在看待高价时的理性心态,但是市场化的方式,不意味着就可无限抬价,定价机制如何,应该要让乘客有清晰的心理预期,毕竟,铁路行业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市场化主体。在某种程度上,高铁上的茶座风波,反映的或是当前铁路服务市场化的一个缩影。理想的市场化,理当在服务质量与价格上达成一个合理的平衡,并实现公共利益的增加。从现在来看,这一点仍然还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