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清晨的北京街头没有太多喧嚣。对于已经在国家体育总局门前“守了四宿”的张玢(化名)和几个东北同乡而言,内心的躁动却一刻也不曾远离:“我们到这儿是来找巡视组的,寻思着通过中央领导的帮忙,把我们老百姓的事情给解决了。”(北京青年报,8月4日)
中央巡视组制度自实施以来,发挥了其无与伦比的杀伤力和震慑力,来自最高权力中心的巡视不但让地方和单位心惊肉跳、倍感压力,也让众多诉求无路的群众看到一条捷径,认为向中央领导当面表达诉求意味着诉求能更直截了当的得到解决。
这已然是媒体和公众发现的一个现象,几轮中央巡视,凡巡视组驻扎之地,得到消息的群众总会抢先在周边抢占位置蹲点守候,期望凭借近距离的优势可以赢得向巡视组当面表达诉求的机会。群众扎堆向中央巡视组求诉为哪般?
乍看,这分明是在打地方政府的脸,说明地方无法有效的解决群众的诉求,或态度不好或方法欠妥,总体的印象是群众不满意。仔细分析,也不奇怪,或许有的地方的确没能足够重视民意,没有疏通民意诉求的通道。但实际上,很多群众的诉求在地方已经“终结”了,按照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为推进信访法治化,明确提出“不受理越级上访”,找中央巡视组领导反映成了许多不满足被地方“终结”了的问题的处理结果的最后希冀,总觉得“钦差大臣”们绝对有能力、有办法也有气魄为群众作主。
但群众显然是分不清中央巡视组的作用是什么,以为凡是来自中央的领导都是处理信访的。事实上,巡视组的作用是监督,公开联系方式,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提供反映干部问题的线索。但现状是大部分群众对于中央巡视组的专职范围并不清楚。事实上,群众即使是清楚巡视组并不是专门处理信访的,还是会接二连三毫不犹豫的找到巡视组表达诉求,这其实是对“钦差大臣”的权威的一种心理认可或是求诉无门的唯一出路。面对群众的积极、热忱,巡视组也似难拒绝,遇到一起,都尽可能的处理一起,然而质疑之声随之而来,中央巡视组能否“越俎代庖”?
的确,中央巡视组的作用只能是监督,如果同时处理群众一起接一起数不完的信访案件,实难将监督之职履行到位。但无论是监督还是具体的处理信访,都是解决民生之困、民生之艰,知民意、解民难,才能赢民心,监督本身就要获知一地的民意如何,众多信访是否代表地方履职不力?巡视组完全有权监督地方专门予以处理。因此,中央巡视组完全不必“越俎代庖”,只要更加全面的发挥监督作用也能将民意诉求一一化解,让群众满意。
作者:伍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