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时期,宣侠父以他高超的综合素养、深邃的洞察力,写了大量论文。胡宗南邀请宣侠父给部队演讲,他一夜写就了《游击战争概述》,影响很大。宣侠父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竟然与毛泽东不谋而合,在牺牲前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论持久战》…… 导语 黄埔学校是孙中山晚年革命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的杰作。孙中山前半生的革命,一直倚重江湖气息浓重的帮会人士,以及野心膨胀的军阀,没有真正掌握部队,这是他屡屡失败的原因。苏俄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中国传播后,孙中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到了晚年,孙中山开始积极向苏俄学习,并提出“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他非常欣赏苏俄红军那种模式,所以多次向苏俄提出,请求苏俄帮助他建立一支苏俄模式的军队。 于是,苏俄决定帮助孙中山建立一所军校,这就是黄埔军校的诞生背景。
^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宋庆龄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主席台上。左起: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 黄埔军校最初是由苏俄出资,并派遣教官、制定教案教程教材。正是这种背景下,我党也大量选拔人才到黄埔军校学习,得到孙中山的欢迎,周恩来还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我党在建校办校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长期混迹证券市场的蒋介石,经过一番努力,最终赢得孙中山信任,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此人在大革命背景下,也口口声声喊革命口号,实际上却党同伐异,拉拢扶植自己的嫡系力量,最后把黄埔军校竟变成他的私产一般,甘心投靠他的弟子门生,都成了他的嫡系部队长官。
^ 蒋介石 蒋校长筛选心腹,首要对象就是浙江同乡。可在黄埔军校中,却有一个浙江的学生,不仅不为蒋校长所拉拢,相反处处反对他,这个人就是宣侠父。 宣侠父1899年出生,早年留学日本,回来后就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成立后,宣侠父又以中共党员身份,考取了军校一期学员。 黄埔军校效仿苏俄军队,在学生中建立了学生党小组,组长都是选举产生。但是一心将学校变成自己“菜园”的蒋校长,组长之位都要任用自己的心腹,这就违背了孙中山建立军校的初衷。宣侠父对此非常愤慨,屡屡公开反对,要求蒋校长不要干涉学生的选举。蒋校长勃然大怒:一个学生竟敢公然挑衅校长尊严,于是下令把宣侠父关在禁闭室,限3天之内写悔过书。3天后,宣侠父不仅没有写出悔过书,还义正词严道:“学生无过可悔!”蒋校长盛怒之下,威胁开除宣侠父学籍。 总教官何应钦率教职员工请求蒋校长从轻发落,被蒋拒绝。于是,大家又请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来校解救。廖仲恺赶到学校,劝宣侠父服个软,宣侠父还是坚持说:“大璞未完终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第四天,宣侠父作为黄埔一期唯一被开除的学生,昂然走出黄埔军校的大门,扬长而去。 宣侠父被开除后,北上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冯玉祥虽然也是一个旧式军阀,但却非常平民化,也很欣赏苏俄革命。所以冯玉祥对宣侠父很是器重,任命他从事政宣工作。 宣侠父对这种工作可谓轻车熟路,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冯玉祥称赞“宣侠父一张嘴能顶的上两百门大炮”。然而到了1927年事变后,形势越来越黑暗,冯玉祥毕竟是一个军阀,也开始搞清理,不过他只是礼送出境,并不像蒋介石汪精卫那样杀人无算。 宣侠父回到家乡诸暨开展农运。1936年,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由于宣侠父在西北军人脉很好,在西安各界也广有交集,中共指派他到西安,协助周恩来开展工作。
^ 1937年宣侠父(右)与博古(中)、李克农(左)在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讨论统战工作 宣侠父在西北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据特务密报,甚至连蒋校长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胡宗南,也与宣侠父密切来往,受到不小影响,后来一直有传闻说胡宗南是中共地下党员,也并非纯粹的空穴来风。蒋校长对这个多年前一直反对自己的学生记忆犹新,发现他现在又公然挖墙角,绝对不能容忍,于是指派军统特务对宣侠父进行暗杀。 抗战时期,宣侠父以他高超的综合素养、深邃的洞察力,写了大量论文。胡宗南邀请宣侠父给部队演讲,他一夜写就了《游击战争概述》,影响很大。
^ 1937年,宣侠父(前排左一)、徐向前、陈赓、左权在西安 宣侠父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竟然与毛泽东不谋而合,认为中国可以坚持持久战,最终战胜日本。他在牺牲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就是《论持久战》,这是一篇六七万字的军事著作,他牺牲后由夫人带到延安,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非常惊讶,说他也写了一篇同样题材的文章,对宣侠父的牺牲深深惋惜。 1938年,宣侠父被秘密暗杀后,周恩来一直四处寻找其下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个被抓捕的军统特务,道出了陈年旧账,宣侠父被暗杀的案件才大白天下。
|